跑馬燈

2021年4月6日星期二

肺驚見10顆低密度肺結節全早期肺癌 奇美醫:早期肺癌多發比率高達1/4

【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50多歲家庭主婦小慧(化名),去(2020)年因慢性咳嗽至奇美醫學中心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謝俊民門診就診,經X光攝影檢查發現左側胸腔微小陰影,給予抗生素治療一段時間後並無改善,後於2個月後接受電腦斷層影像評估,卻發現雙側肺臟數10顆大小不一之低密度肺結節,轉介至奇美醫學中心胸腔外科主治醫師蘇英傑門診治療,經雙側胸腔鏡手術切除後,共確診十顆惡性程度不一之「原發性肺癌」,目前仍持續於門診治療中。

奇美醫學中心胸腔外科主治醫師蘇英傑表示:奇美醫學中心自2017年引進錐狀斷層掃描(Cone-beam Computerized Tomography;Cone-beam CT)複合手術室以來,解決了肺部內低密度肺結節難以定位的問題,大大提高手術成功率。雖然像林女士同時發生10顆早期原發性肺癌的案例非常罕見,但多發性肺癌及雙側性肺癌卻所在多有。

奇美醫學中心胸腔外科主治醫師蘇英傑於2018年至今(2021)年3月的手術經驗發現,在此期間治療的106位肺癌確診病人中,竟有近四分之一(26位病人)是多發性及雙側肺癌病灶(12位病人),顯見多發性肺癌並不少見;在這近四分之一多發性肺癌病人之中,平均每人有2.9顆腫瘤,且單側及雙側分布的病人約各佔一半。
更令人吃驚的是,這106位肺癌病人,共進行了118例手術,切除155顆肺癌之中,X光攝影檢查所能看到的肺癌比率,竟然只有22%,有高達78%的肺癌只能透過電腦斷層掃瞄當中發現,X光攝影檢查的診出率出奇的低。

在圖一中可見到,2公分以上的肺癌,X光攝影檢查有7成至9成的診出率,此時的肺癌以實心病灶為主,但若肺癌小於1公分,X光攝影檢查的診出率只有個位數比率,此時的肺癌病灶幾乎皆是低密度肺結節(或稱毛玻璃狀病變)。

對於低劑量電腦斷層(Low Dose Computer Tomography;簡稱LDCT)是否該用於肺癌篩檢,一般認為LDCT輻射劑量曝露僅有傳統胸部電腦斷層掃描的十分之一,1次檢查等於20至30張X光片的輻射劑量,約1至1.5毫西弗,略低於民眾在臺灣1年接受天然背景輻射劑量,安全性頗高。

但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曾表示不同看法,因LDCT篩檢經國際實證研究證實,對「重度吸菸族群」進行是有效的,相較胸部X光可降低其20%肺癌死亡率;但民眾若不是上述高危險群,還沒有足夠證據可顯示篩檢是否有效。

奇美醫學中心胸腔外科主治醫師蘇英傑醫師說明:不同於數十年前吸菸為肺癌最高度相關的致癌因子,鱗狀上皮細胞癌與肺腺癌占比各半的狀況,近年肺腺癌診出率明顯高於與吸菸相關的鱗狀上皮細胞癌,在此次統計的155顆腫瘤中,竟只有6顆非肺腺癌,肺腺癌佔比高達96%,且絕大多數病人並無吸菸病史,吸菸是否仍與今日臺灣的肺癌相關,已備受廣泛討論。

為了釐清是否應於臺灣推行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臺灣肺癌學會正進行肺癌防治國家型研究計畫,研究對吸菸以外危險因子以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篩檢的效益,計畫自103年開始執行,全程預計需花費8年時間,將於111年提出結論。

無論如何,肺癌高居臺灣民眾死因首位,每年新增肺癌個案人數約有1萬3,000人,超過9,000人死於肺癌;根據行政院衛生福利部所公布之2018年肺癌死亡人數的統計數據所繪製的圖二,可觀察到國人於40歲開始,肺癌所致的死亡率陡然升高,民眾實應加以警惕!
奇美醫學中心胸腔外科主治醫師蘇英傑也提醒:雖然目前對於低劑量電腦斷層攝影檢查(LDCT)用於肺癌普篩之效益仍未有定論,考量到從40歲開始陡然升高的肺癌罹病風險,及X光攝影檢查因有盲點,較難發現早期肺癌,仍建議國人可從40歲開始,依據個人家族史、吸菸史及環境暴露風險等因子,每2至3年進行包含胸部低劑量電腦斷層攝影檢查(LDCT)的自費健康檢查,以減少發現即晚期之憾事!

奇美醫學中心健康管理中心也提供自費低劑量電腦斷層攝影檢查(LDCT),如有需求的民眾可撥打06-2812811分機53541至53545洽詢(請於上班時間撥打,週一至週五08:00至17:00、週六08:00-12:00)。(于郁金攝)











中華鱻傳媒 肺驚見10顆低密度肺結節全早期肺癌 奇美醫:早期肺癌多發比率高達1/4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