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21年2月16日星期二

穿越時空×雲端相會藏經樓 2/16初五(二):從文學與佛學看一筆字/影音

【記者于郁金/許綾芳/高雄報導】2/16初五(二)「穿越時空.雲端相會」—吉祥平安遊藏經,歡迎聆聽「從文學與佛學看一筆字」。佛光山藏經樓表示,歡迎聆聽「從文學與佛學看一筆字」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87OtE_kz-s

(影音由佛光山藏經樓提供)
從文學與佛學看一筆字
星雲大師的內心有個宇宙,在他的世界裡遊走,他有一支筆,記錄著內心的感覺;星雲大師的一筆字不只傳遞優美文學,更蘊涵著深厚的佛學哲理。
佛光山藏經樓表示:「星雲大師一筆字」的智慧系列,2/16初五(二):「從文學與佛學看一筆字」,由中央大學文學院院長李瑞騰主持,與談人包括: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教授陳芳明、佛光大學人文學院院長蕭麗華、藏經樓堂主覺元法師,以各自專長領域,詮釋他們眼中的一筆字。

陳芳明:一筆字的精神
陳芳明分析,中國書法有很長的歷史,有些人寫出來的字很有氣勢,要先運氣,才能造勢。但是大師是靠他的感覺,這是藝術的更高層次。大師是用「心」在看,那是接近詩的境界,從心的底層湧發出來,多一字少一字都會影響內容;星雲大師眼睛看不見,但已經在內心自然而然形成筆畫和文字,精神必須很清晰,才能一氣呵成寫完;是用內在的凝,「行於所當行,止於所不可不止」;大師內心有個宇宙,在他的世界裡遊走,他有一枝筆,記錄內心感覺;將一片空白世界用毛筆填滿,在可有可無間,這就是藝術;他以在文學上詮釋方式,挪用在大師作品上,內心只有一句:「無比讚歎!」

蕭麗華:「文字放光」文學心靈的神聖空間
蕭麗華以文學理論「神聖空間」,說明在日常生活裡,聖與俗並存,他的第一個神聖空間來自「文字放光」,此為至新馬寺參加論壇時所得的秘密法寶,雖非大師真跡,但他當成座右銘,開始具備信心─原來文字可以放光;還有在東禪寺見到了「我是佛」,星雲大師說過承認「我是佛」,就是擔當;另外,「人間佛教」4個字看來簡單,但他是活生生的;分享自己學到最精彩一段就是集體創作、我在眾中,有群體才能有渺小自己;一筆字如同每個人案頭上經藏,每個字都有光、熱、力量,每個字都能帶來感動,讓人懂得行佛。

覺元法師:初探「星雲大師一筆字」的佛法真義
覺元法師說,經由多場一筆字法座會後,發現《法華經》、《金剛經》、《大乘起信論》都躍然而出,看似基礎,背後是浩瀚的三藏12部經典;一筆字是星雲大師生命力量,是大師弘法願心和對大眾慈心悲願,看似淺顯易懂,但都是他的精心淬鍊;是星雲大師透過親切方式,讓人讀懂三藏12部經典;從右邊進來第1幅是「四給」:「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如同入門第1堂課就是學習「給」,是大乘菩薩道起點;跟在其後的是「不忘初心」,因為在「給」過程中,會遭遇打擊不斷,所以要「不忘初心」;之後是「以忍為力」,現實生活中必須面對各種嫉妒、惱害、呵責、侮辱,而「忍」並非懦弱、退縮,「忍」是內心智慧。

李瑞騰總結表示,「字」可以成為一個藝術,也可以成為思想表達的工具,52幅一筆字,可以視作星雲大師一生行佛關鍵字;同樣的一個字,在不同情境、狀況下,呈現是很多元的,這是解讀大師一筆字很重要角度;而每一幅字背後都是一本書,52幅字或許需要52本書,讓他走出大殿,成為日常生活中,可以不斷對話、很重要生活指引。(于郁金攝/部分照片由佛光山藏經樓提供)




中華鱻傳媒 穿越時空×雲端相會藏經樓 2/16初五(二):從文學與佛學看一筆字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