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20年6月16日星期二

奇美醫提供「孕產計畫書」 寶寶順產全攻略-從醫病共享決策開始

【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34歲目前已剖腹產第二胎的邱女士,第一胎因在北部工作,故在北部的醫院生產,而第一胎未接觸過「孕產計畫書」,第二胎因回臺南工作,選擇臺南的奇美醫學中心產檢及生產。奇美醫學中心表示,第1次產檢時(大約11周),醫學中心產前衛教師就拿一份「孕產計畫說明書」給邱女士,並說明裡面內容,告知邱女士可即早跟先生討論哪些需要使用,以進行準備;當邱女士回家拿此單張跟先生討論時,邱女士與先生皆感謝奇美醫學中心非常貼心的設計「孕產計畫說明書」,讓產婦和家屬可以事先了解未來生產時所需用物與注意事項,以減輕產婦與家屬的焦慮。

「孕產計畫說明書」內的單張,很明確讓產婦和家屬了解從入院剖腹產至產後需要用到或決策的事項,甚至連百日咳和子宮頸癌疫苗也都在羅列其中,甚至還有很多醫病共享決策的選擇,利用手機掃瞄QR CODE,就能知道是否進行親子同室和哺乳的選擇、是否需要施打子宮頸癌疫苗的選擇…等優缺點,還有影片可觀看,讓產婦和家屬可以更快討論及進行未來生產規劃,邱女士更表示說這是與第一胎懵懵懂懂的生產經驗很不一樣的地方。

邱女士懷孕到了快32周時,奇美醫學中心產前衛教師再次提醒產婦和家屬討論「孕產計畫書」,並告知可以將之前「孕產計畫說明書」的決策,填寫在此單張上,於待產室時拿給護理人員,護理師會依照產婦所勾選項目進行交班,甚至醫師也會將產婦的計畫書掃描到病歷裡,讓醫療團隊清楚產婦和家屬所做的決策及需求,量身訂造專屬產婦的「孕產計畫書」,若是有不清楚的可以再詢問醫療團隊,所以讓產婦在此胎生完後,可好好休息,醫護團隊也不會一直來病房詢問是否要親子同室、餵母乳及產後肚子傷口要用什麼除疤,也讓另一半升級成神隊友,並且清楚知道產婦的需求。

醫病資訊的不對等,使得孕婦不清楚生產前可以做哪些準備與預設哪些醫療決策,到醫院諮詢,醫師也沒有足夠的時間仔細解說各項生產選項,而這時孕產計畫書就能提供很好的協助。

嚴嘉琪醫師指出,上面羅列許多從入院待產開始可以讓孕婦選擇的項目,與自然產、剖腹產各可以選擇的藥物與醫材,以及產後母嬰照護、月子調理、疫苗施打等;媽媽們可以拿著孕產計畫書做功課,針對不了解或是不知道如何決定的項目詢問產前衛教室與醫師,在充分了解生產的過程與各項選擇的差異、優缺點與風險的背景下在生產前預立決策,可很好的緩解對於生產的焦慮;即使入院後陣痛中,醫護人員仍可根據上面的決策為準媽媽們做好準備,讓生產的過程更安心更舒適。

過去醫病之間有極大的資訊與知識落差,尤其生產這件事情,陣痛中的產婦與焦急的家屬往往無法冷靜快速的做決定,經常是進醫院的那刻就完全交由醫師全權決定;但現在網路發達,醫療自主權抬頭,民眾知識水平漸漸提升,再加上醫療資訊普及,許多媽媽前輩們也會在網路上分享自身的生產經驗,備孕的準媽媽們會從懷孕的那刻開始做功課,產後的媽媽們也會互相比較相似狀況下為什麼有不同的經歷?例如:為什麼我的醫師沒有告訴我有許多自費藥物醫材可以用?等等問題。

產檢的時候,醫師總會詢問:「還有什麼問題嗎?」但常常會得到一陣沉默!這些往往不代表孕婦與家屬真的沒有問題,而是不知道「應該」還有什麼問題?也有許多人明明在產檢前滿肚子疑惑,卻在踏入診間後沉浸在超音波銀幕上寶寶可愛的影像中,進而將疑問完全拋諸腦後,多次錯過醫師與產婦之間好好溝通的機會令人感到十分可惜。

也有許多入院待產的產婦因陣痛無法好好思考各種生產的選項,陪同的先生也往往沒有頭緒不知該如何選擇;另外由於醫療水準的進步,周產期死亡率與併發症大幅減少,國人也開始追求更舒適的生產過程,對於生產時各種醫療決策的討論也大幅增加,因此孕產計畫書便應「孕」而生,為順產打頭陣。

奇美醫學中心婦產部主治醫師嚴嘉琪表示:「生產的過程中變數很多,母嬰安全才是重中之重,所有在產前預立的醫療決策都需要保留彈性變更的空間,醫師會根據當下母嬰狀況與產程進展與產婦們討論是否更改項目。」

嚴嘉琪說,另外也不建議拿其他醫院的孕產計畫書去要求產檢醫師配合,因為每個醫院孕產計畫書中的項目都是經過該醫院人力、相關設備、藥物以及政策可以配合的狀態下評估過後才開放給孕產婦們選擇,尊重專業,才能平安的順產。(于郁金攝)











中華海峽傳媒 #奇美醫學中心 奇美醫提供「孕產計畫書」 寶寶順產全攻略-從醫病共享決策開始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