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20年3月6日星期五

淺談經濟艙症候群

【記者于郁金/連凱斐/臺南報導】經濟艙症候群乃與旅行相關的靜脈栓塞,指有回歸心臟的靜脈內有血塊的堵塞;靜脈栓塞多為深部靜脈或小腿靜脈栓塞,如血塊流至肺部便成為肺栓塞,偶有上肢的血管栓塞。

臺南郭綜合醫院婦產部李耀泰主任指出,發生靜脈栓塞,小腿上會有抽痛或刺痛、水腫及灼熱感,小腿變紅色或紫藍色,同時,小腿靜脈怒張觸摸時會有壓痛。肺栓塞症狀會有呼吸急促、胸痛、呼吸時疼痛、心跳加速、咳血、頭昏眼花、昏倒、甚至猝死。

李耀泰醫師表示,靜脈栓塞多見於手術後(特別是骨科手術)、急症住院和癌症患者,而空中旅行時發生靜脈栓塞的風險低,但在飛機飛行超過8小時,或數天內多次飛行者發生率會增加;大多數出現空中旅行的靜脈栓塞者,是曾有栓塞病史、有住院、手術、外傷、癌症、抽菸、懷孕、使用口服避孕藥和荷爾蒙等為其好發原因,其它尚有心臟病、肺癌、血小板過多等因素;此外,如身高太矮(<160cm)或太高(>188cm)、坐靠近窗口位置(因為飛行時站立時間短)、飛行時睡眠太久,亦會增加風險。

李耀泰醫師進一步表示,經飛行旅行後,血塊堵塞血管多發生在旅行後2週內,但危險性可存在8週、甚至更長;越長途旅行,靜脈栓塞率越高,如下機後又長時間坐汽車,會更提高風險。

如何預防經濟艙症候群?李耀泰醫師指出,包括:(1)要求坐在走道位置;(2)坐在最前排或有出口位置,腿部伸展空間較大;(3)減少喝咖啡因飲料;(4)避免喝酒;(5)上機前不要抽菸;(6)多喝水;(7)穿有15-20mmHg或更強的壓力襪,但勿著緊身服裝;此外,在座位上運動,包括:(1)腳尖和腳跟輪流提高,以促進小腿血流;(2)腳踝轉動;(3)膝蓋至胸部伸展;(4)肩膀和頸部滾動等,皆有幫助。

李耀泰醫師強調,如有高危險性靜脈栓塞患者,則需依照醫師指示,先注射預防性低分子量肝素,或口服抗凝血藥物,同時,坐車超過4小時亦停車後起身活動,並穿著舒適衣服;經長途飛行發生身體不適,宜盡快就醫,配合治療盡早恢復健康。

經濟艙症候群,
中華海峽傳媒 #郭綜合醫院 #經濟艙症候群 淺談經濟艙症候群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