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19年4月1日星期一

腳踝扭傷靠自癒?放任不管易罹慢性疼痛甚至關節炎

【記者于郁金/連凱斐/臺南報導】相信不少人都曾有過腳踝「翻船」經驗,當下的處理切記把握「RICE」的原則:R-Rest(休息)、I-Ice(冰敷)、C-Compression(壓迫)、E-Elevation(抬高患肢),大多數都有不錯的恢復狀況。臺南市立安南醫院骨科姜典佑醫師表示,門診常見腳踝扭傷若處理不當導致關節慢性不穩定甚至疼痛,呼籲傷者應及早就醫檢查與治療。

姜典佑醫師表示,腳踝周遭的韌帶結構簡單可分成內側和外側兩部分,內側叫做三角韌帶,外側可分成距腓韌帶和跟腓韌帶,通常內側韌帶比外側強壯,也因此外側韌帶比較容易受傷;一旦外側韌帶受傷治療不當,踝關節就有可能變得慢性不穩定造成疼痛,長期下來因為負重受力變得不平均,更有可能造成關節炎的情況。

姜典佑醫師說明,至於慢性不穩定的診斷方式,一般來說可用前拉測試和內翻測試來檢查,再輔以關節攝影或核磁共振檢查來確認;一旦診斷出韌帶損傷造成慢性不穩定,這時因為韌帶品質不佳已無法做直接修補,也因此就必須依靠周邊的支持帶(retinaculum)或關節囊縫到腓骨做重建手術(Brostrom重建手術)、或是自體韌帶重建。

復健科主任葉典松醫師表示,民眾如腳踝扭傷可自行在家簡易復健,可以嘗試交互單腳站立30秒,或是用受傷腳踝懸空寫英文字母,藉此活動復健受傷腳踝各部位,以上動作都需經你的主治醫師同意後為之才可以。

姜典佑醫師強調,慢性踝外側不穩定其實在骨科門診是很常見的踝運動傷害後遺症,該如何治療只是一個大原則,患者若有類似情形應請教醫師或循正常管道求診,切勿一味尋求跌打損傷接骨師之推拿治療而延誤病情,造成不可逆的遺憾。(照片由安南醫院提供)
腳踝內側叫做三角韌帶

腳踝外側可分成距腓韌帶和跟腓韌帶

Brostrom重建手術

自體韌帶重建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