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18年11月24日星期六

「出神入畫·與佛同行」特展 海印寺泥塑18羅漢其中9尊移師金門歷史民俗博館

【記者于郁金/金門報導】耗時1年精心籌劃,金門文化園區所辦2018兩岸宗教文化藝術系列特展,「出神入畫·與佛同行」心靈之島等六項展覽,其中之一《海印寺300年珍寶一出土18羅漢展》,在金門海印寺住持釋性海主持全力支持下,為讓更多民眾珍視在地出土文物並一覽此鎭寺之寶,順利克服困難,下山移展出寺內明永曆15年(1661)已有300多年歷史典藏鎮寶,在西元1961年埋藏於寺內基座,於西元1993年海印寺重整時出土泥塑古佛18羅漢,終使出土的其中9尊順利移師金門歷史民俗博物館參與「出神入畫·與佛同行」2018兩岸宗教文化藝術特展亮相展出,展期即日起至明(2019)年1月15日止,歡迎鄉親大衆參觀。

金門文化管理所所長盧根陣表示,此次近1年籌劃「出神入畫·與佛同行」2018兩岸宗教文化藝術特展有六大主題,分別為佛陀紀念館「與佛同行.佛陀的一生」、北京東方寶笈「移動的敦煌.絕品的分身術」軻羅版畫展、金門海印寺珍寶「十八羅漢展」、金門民間珍藏「明清古佛展」、福建「劉育發十八羅漢青花瓷展」、吳凡「願力-菩薩銅雕藝術展」等六項主題展區,開幕並有阿毛-保生大帝動漫畫播放及展出分享座談會,一切順利展開。

盧根陣說明,就文化園區4年度(104~107)整個展出計劃應對島嶼特色,主分4主題致力縣政目標,推進心靈之島。分別為104年《百年瓷輝.藝韻青花》-主述歷史與產業文化、105年《南明印記.宗族文化》-主述民族與家族文化、106年《風生水起.美哉金門》-主述島嶼與聚落文化、107年《出神入畫.與佛同行》-主述心靈與信仰文化,4階段為兩岸博物館開啟全面性交流發展。

金門聖山.浯島海印.典藏出土文物
海印寺座落於太武山山坳處,原名太武巖寺,始建於宋朝咸淳年間,至今已有700餘年歷史;根據明代盧若騰(公元1598年-1664年)的「太武寺碑記」記載神蹟顯現於太武山,遂使其成為金門地區佛教聖地。

歷經10年修䕶,泥塑18羅漢再現
海印寺釋性海住持表示,此次展出之海印寺泥塑十八羅漢,據考證始於明永曆15年(1661),已有300多年的歷史,但於823砲戰時損毀,西元1961年埋藏於寺內土案基座,於西元1993年海印寺整建時才重新挖掘出土修復;因受制殘肢破損,缺失嚴重,眾羅漢大都僅存不完整的上半身,下半身難於尋覓,經由推敲摹擬有限史料得以重新雕塑,歷經10年從2007年開始修復直到2017年完成,為寺內及地方重要珍寶。

因搬運不易,此次特展僅有9尊於金門歷史民俗博物館展出,名稱分別為降龍、長眉、開心、志公、目蓮、布袋、挖耳、梁武、九老等;這些羅漢出土後,還可以看出尊尊容貌各有異趣,神態生動秀美,眉宇之間表情豐富,姿態嫻雅端莊,衣紋線條自然流暢,必出自能工巧匠之手,是金門目前僅見的泥塑神像及藝術資產。

展出的各個羅漢在歷史記載中皆有其涵義,根據最早提及18羅漢畫像的文獻《東坡文集》和相關畫像記載,才開始有羅漢姓名的輪廓;「開心羅漢」在出家前曾是一名乞丐,曾袒露其心,使人知佛在心中;「挖耳羅漢」以論耳根清淨知名;「布袋羅漢」取其為避免行人被蛇咬,攜帶一個布袋裝蛇;「長眉羅漢」傳說出生就有長眉;「降龍羅漢」傳說曾降服龍王取回佛經;「目蓮羅漢」乃取自目蓮入地獄救母的孝行;「梁武羅漢」取其因梁武帝晚年崇佛,廣設寺院,並曾3度捨身同泰寺之故;「志工羅漢」應為神蹟顯化、異像不斷的南朝時期保誌禪師;至於「九老羅漢」,則因典故不明或涵義混淆實難考證了。

打造和平宗教聖地.金門島小志氣高
為擘劃以宗族、宗教為核心,打造金門成為世界和平聖地與宗教島嶼為目標。金門文管所所長盧根陣表示,此次耗時近1年精心籌劃的宗教藝術特展,只是整體計劃中的一部分,日後將延續其精神,持續與各宗教團體合作,並籌備宗族宗教文化館,連接家廟宗教,致力聚落創生,策劃
更多接地気的展覽跟活動,讓金門成為凝聚閩南文化力量的「活的博物館島」。

盧根陣指出,金門地理歷史文化特殊,面對島嶼組成「生態、生活、生機」特有環境,擬訂文化園區整體發展計畫致力以閩南文化為紐帶,追求「和平聖地與心靈島嶼」為目標,宗族、宗教為信仰核心,期能完善園區成為金門與兩岸亞太地區連結,以及世界接軌交流重要門戶與文化品牌。

盧根陣強調,延此目標,厚實基礎,讓金門文化園區成為凝聚閩南文化與宗族文化唯一在地文化基因庫,以博物館為平台善盡保存島上常民世代績累的文化資產與族群智慧記憶,建構一具備自我島嶼特色而富有文化力、生命力、永續力的一座世界級的「活的閩南博物館島」,為追求和平聖地與心靈島嶼之願景工程。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