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嘉南藥理大學舉辦「兩岸青年時代考驗與創造學術研討會」,特別安排在329青年節舉辦,別具紀念意義;來自兩岸大學校院的專家學者,分別針對兩岸青年的創業發展、機遇與挑戰、交流政策、高等教育及性別文化等主題論述,共計3場專題演講及8篇論文。
研討會由嘉藥儒學研究所主辦,國際暨兩岸事務處合辦。嘉藥陳鴻助副校長致詞時表示,兩岸關係涉及學術範疇相當廣泛,青年議題攸關世代發展,與會學者的演講及論文都有助於兩岸的相互理解與良性的互動交流,期盼為兩岸找到更新的和平發展局面的方向。
上午的主題演講分別為臺灣大學黃光國講座教授的「青年時代考驗與創造」、澳門理工學院邵宗海教授的「追逐美國夢 vs.實現中國夢」、成功大學政治經濟研究所丁仁方教授的「臺灣青年前進中國大陸的機遇與挑戰」。
黃光國教授從歷史演進的宏觀角度,勉勵青年學子吸收東西文明之長,建立系統知識,跨越兩岸,建立文化中國。邵宗海教授則以個人的成長、留美苦讀、回臺任教、中國講學的甘苦經驗,鼓勵年輕同學,不畏挫折、選擇正確道路、享受過程。丁教授則以他的中國大陸求學、工作的兒子為例,指出臺灣學子才智不輸大陸青年,要勇於前往挑戰、努力蒐集資訊、掌握實習機會,適應環境,與岸青年一較高下!
下午的研討會區分2個場次,第1場由臺灣大學國發所前所長張志銘教授、東海大學宋興洲前學務長共同主持及評論。南京大學臺灣研究所劉相平所長發表「從階層分化看臺灣青年的機遇與挑戰」,指出過去臺灣的土地改革、工業化為新舊中產階級的誕生創造了條件,大陸最新「惠臺」的「31條」政策將透過「交換市場」,為臺灣青年重塑自身的階層身份。
嘉藥余元傑國際長發表「開放與鎖國:兩岸政府對青年交流的態度觀察」,則指出在教育上,大陸給臺生就讀的待遇已經是等同國民待遇,而臺灣給陸生的待遇,由於三限六不的關係,卻不如外國人。
大仁科技大學人文社會學院林爵士前院長及簡美玲碩士生,共同發表「兩岸青年創業基地的推動與發展:臺灣屏東青創聚落的案例經驗」,則以「青創聚落」為個案研究,透過議題導向邀請公部門主管、相關領域學者專家以及進駐商家深度訪談,藉以探討設置理念及推動與發展上之現況與問題。
嘉藥黃清賢副教授發表「以社會資本分析大陸惠臺政策對兩岸青年影響」,指出社會資本的三要素在於網絡、規範、信任,這是鑲嵌於人際關係與社會網絡的資源,倘若大陸的「惠臺」31項措施,可以全面落實,將讓兩岸青年能藉此建構三要素。
第2場則由嘉南藥理大學田博元講座教授、銘傳大學兩岸研究中心楊開煌主任共同主持及評論;廈門大學臺灣研究中心唐永紅副主任,發表「大陸臺灣青年創業:機遇與政策」,比較分析臺灣青年在大陸及臺灣創業面臨的形勢,闡明了相關的機遇與挑戰,並提出了相應的改進建議。
嘉藥儒學研究所陳昭昭所長及郭瓊瑜助理教授,共同發表「木鐸啟而千里應--兩岸青年推動偏鄉教育面面觀」,指出兩岸偏鄉教育之政策與措施,肯定兩岸至今持續襄助的「希望工程」。
嘉藥陳明德助理教授,發表「兩岸少數民族青年高等教育加分政策對比」,探討兩岸在少數民族高等教育的「加分政策」,觀察對比兩岸不同時期的變化與差異,並對兩岸於該政策的興革作出述評。
臺北商業大學何慧俐助理教授發表「從兩岸性別文化看青年作家作品:以張愛玲《紅玫瑰與白玫瑰》為例」,指出張愛玲書寫出屬於女性逐漸覺醒與甦醒的經歷,逐步瓦解男權意識下「對的世界」和觀看女性的方式,得以跳脫父權體制,轉而成為具有主宰自我身體及精神生活的人。
2018年3月30日星期五
訂閱:
發佈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