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2日星期五
2024年1月11日星期四
支氣管鏡蒸氣熱消融術 成大醫: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氣腫新療法:蒸氣清肺 呼吸自在
【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43歲張先生年輕即開始抽菸,長年下來漸漸影響呼吸系統功能,出現呼吸喘、咳嗽、黏液分泌增多的情形,逐漸影響日常生活,即使經過不同的藥物治療,症狀也只能部分改善。肺功能檢查結果為重度呼吸道阻塞性問題,診斷為慢性阻塞性肺病。
多數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初期可透過吸入性氣管擴張劑或口服藥控制症狀,但如果沒戒菸與保養身體,時間一久還是會惡化與復發;對於已造成肺氣腫的患者,藥物等非侵入性治療仍無法獲得改善時,就必須藉由外科手術將過度擴張的肺部切除,以保留剩餘肺部功能,或是置放支氣管內單向瓣膜、支氣管內彈簧圈等治療,但並非所有患者都適合這些方式。
蔡政軒醫師指出,隨著人工智慧與科技進步,可將肺部整體構造的電腦斷層影像重組,除了將肺部細支氣管構造重組顯示,亦可模擬在支氣管鏡下抵達肺部病灶處之路徑,及分析肺部肺氣腫的嚴重程度與分布情形,再藉由支氣管鏡將熱蒸氣噴灑至肺部病灶處,使肺部過度擴張或功能較差部分可縮小,保留功能較佳肺部組織,改善患者臨床症狀。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世界衛生組織2019年發布全球十大死因第3名,每年奪走約300萬人生命;2020年臺灣十大死因第8名為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每年死亡人數超過5,000人,其中因慢性阻塞性肺病死亡就將近5,000人。
蔡政軒醫師指出,研究顯示約9成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是因「吸菸」引起,被診斷的患者中有4成仍在吸菸,臨床症狀表現通常為胸口悶痛、咳嗽有痰、沙啞、喘鳴聲等。而慢性阻塞性肺病會進一步對肺部造成影響,包括:肺氣腫的形成,及細支氣管壁黏液增厚窄縮等變化而產生臨床症狀。
蔡政軒醫師提醒,對於慢性阻塞性肺病防治,戒菸是最重要的,如果不改變抽菸習慣,藥物與支氣管鏡蒸氣熱消融術治療效果都難以長久。
分類:健康醫療2024年1月10日星期三
第6屆綠映池畔千日紅茶會 禮親奉茶書琴飄六堆文創園區/影音
【記者于郁金/屏東報導】屏東縣月映千江文創協會於1月6日(六)舉辦「綠映池畔千日紅茶會」,假屏東六堆文化園區生態池畔舉行,由該協會理事長邱展裕親臨主持,曾慧芬、葉杏凌擔任本次活動司儀,邀請該協會成員、認同孝親奉茶文化的愛茶人、好朋友、新朋友,共襄盛舉參與茶盛會;包括有來自臺北、桃園、臺中、嘉義、臺南、高雄、屏東等地最熱情司茶人,共襄盛舉,齊聚一堂!近150人參與此次年度茶會;特別的是,也安排為長輩奉茶,說出心裡感恩與祝福,共度美好歡樂午後。
1130106第6屆綠映池畔千日紅茶會相簿集(于郁金攝)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