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瀞儀醫師表示,首先,要「早睡晚起」;雖然大家都說早睡早起身體好,但是冬天這個季節卻是適合早睡晚起時節,《素問‧四氣調神大論》:「冬三月……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中醫養生,特別講究結合大自然節律,由於冬天白天時間比較短,太陽會比較早落下,比較晚升起,因此建議作息跟隨太陽腳步,尤其冬天氣溫較低,通常在陽光出來後才會感受到一些溫暖,很多心血管疾病的人在寒冷溫度下容易血壓上升,誘發腦中風、心肌梗塞等問題,所以建議冬天不要太早起床,如果真的要出門運動,也至少要等天亮了再出門。
馮瀞儀醫師說明,承上所言,冬天天氣比較寒冷,所以人體對熱能需求也會比較大,所以我們要注意保暖,以減少熱能消耗;保暖不需要穿到會流汗程度,但是也不要讓自己冷到,如果覺得會冷,可開暖氣睡覺,或者在離開被窩時候戴個帽子、圍個圍巾,才不會覺得溫差太大,造成血管收縮血壓波動;如果太陽有出來,也可以去曬個太陽,尤其是以背部膀胱經面對陽光,可增加陽氣的輸布。
醫師馮瀞儀表示,除了調整作息,注意保暖,在飲食方面,可以選擇溫入腎的食物;冬天外在環境已十分寒冷,身體要消耗更多能量來對抗,所以盡量避免寒涼食物,如:西瓜、冰品等,而應選擇比較溫補的食物,如:桂圓、羊肉等,以溫而不散,熱而不燥為原則;除了溫補的食物,也可以選擇一些補腎食材、藥材,例如:運用芡實、黑豆、核桃、栗子等煮粥,再加上黃精、杜仲、菟絲子等滋補腎氣。
馮瀞儀醫師指出,如果處於急性發炎狀態,譬如:咽痛、發燒、傷口紅腫熱痛或是感冒初起時,都不適合吃補,否則會加重發炎情形;有些人的身體狀態也不適合補過頭,如平常就容易口乾舌燥、便秘、口破的體質或是本身就有些實熱徵象,如:脈數有力、小便黃、苔黃膩等,均不宜過度溫補;如果不知道自己的體質,還是要請醫師看過再作建議。
馮瀞儀醫師表示,補腎精的太谿穴為腎經的原穴,平常可多按摩,適合用於冬天保養;冬季最適合調養身體,儲備好身體能量,等待春天到來時有健康身體迎接新的開始。(高雄榮民總醫院臺南分院提供/本篇內容旨在提供一般醫療衛教知識,如有不適或疾病,應尋求專科醫師診治,方能避免延誤並獲最佳治療)
分類:國防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