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17日第一場主講「南島影像與音樂的交織」中,阿洛分享跨國際南島音樂家跨界合作歷程其領域創作思考脈絡,從音樂到紀錄片製作,她以影像保存文化,以歌聲串連跨國南島語族共同記憶;她也談到走訪不同南島族群田調經驗,透過歌聲交流、互相理解,展現南島文化豐富且多元面貌。
11月18日第二場主講「吹過島嶼的歌」則回到阿洛生命故事,內容圍繞她恢復原住民族傳統姓名契機與意義;阿洛自幼由阿公、阿嬤帶大,但在成長過程中,因社會對原住民族文化誤解,使她一度對身份與族語感到疏離;直到阿公過世,她發現自己竟無法用阿美族語向最親近家人道別,這份深刻遺憾成為她人生轉折重要點,促使她重新擁抱族語、回到文化根源,也推動她以創作音樂述說族人故事,因此影響現場師生對於生命中最原始起點,有深入省思和感動。
金大原住民族學生資源中心胡巧欣主任表示,兩場演講內容深具文化厚度,亦引發師生對南島文化、自我認同與族語傳承省思;未來將持續推動多元文化教育,並邀請更多優秀臺灣原住民族創作者、業界和學界交流,讓校園成為促進全民原教理解與文化互動平台。(金門大學提供照片)
.png)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