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24年8月2日星期五

快樂志工行善隊1130729送愛至同心圓復健中心

【記者于郁金/臺中報導】快樂志工行善隊秉持「有愛最美、行善最樂!助人為樂、助人為快樂之本」精神,快樂出航囉!7月29日(一)下午14時快樂志工隊快樂出發送愛心到臺中市清水區同心圓社區復健中心(沙鹿區中山路658之1號),受到該中心主任孫德利、護理師暨社工師林純妙熱情歡迎!參與志工秉持著慈愛歡喜精神,發揮愛心,面帶微笑,行善助人!藉由此次捐贈活動,更讓受贈單位感受到「人間有愛、處處有溫情」社會,使本次活動更顯得有意義;活動尾聲相見歡大合照,為當日畫上溫馨圓滿句點。

快樂志工行善隊表示,本次為7月份最後一個活動,於7月29日(一)下午14時50分水湳辦公室會合,14時由辦公室出發,前往同心圓社區復健中心,協助志工包括林潮飛(支援載物質)、李淑睿(支援載志工)、廖月英、趙秀娥、楊竹平、蔡秀櫻、楊誠信等。

志工李淑睿說明,清水同心圓孫主任來電請求協助,目前7月底物質已缺部份,請求我們快樂志工行善支援;其中部份民生物資,本次由西屯玉興宮載回物質普桌,內沒有的亦請志工陳清鍊協助訂購,下午物質送到;感謝西屯玉興宮轉捐贈,其中20箱中內容物有:客家板條、吉利餅、鹹蛋黃、蕎麦酥、新竹調味米粉、喬賣麵、米、糖、鹽、玉米罐頭、沙拉油、味全花生麵筋、醬油、味全花瓜、特級麥片、茶裏王等;另外行善款再購沙茶醬、鳳梨罐頭、廚房紙巾、衛生紙、口罩,共計35箱,謝謝志工廖月英趕來前置作業;以上是同心圓113年下半年度需要物資,主要都是針對午餐烹食材料,及訓練學員進行環境清消物資。

同心圓護理師林純妙表示,目前同心圓中心本家有近40位學員,中心內社工師、護理師或職能治療師1人負責15位學員。

同心圓社區復健中心表示,歡迎訂購中心手作手工皂,冷製法左手香手工皂,需要將大葉的左手香洗淨擦乾,放到果汁機裡絞碎擠出汁液,再和鹼水融合降溫到和油脂攪拌到黏稠;在這個過程中,只有使用這樣天然原料,才能夠讓使用者和這個大自然作物有連結,原本沒有趕工時候,可以把左手香汁液放到冷凍庫裡冰成塊,但因為時間壓縮,就只能現打後馬上融入作皂,這也導致了原有大葉左手香不敷使用,於是緊急動員各方資源採集來的左手香;而取下葉子後左手香梗,就可以再次扦插在泥土裡,希望接下來有滿滿的左手香葉可以使用。

「快樂志工行善,行善志工快樂;愛心無法比較,也不能分高低」,取之於社會,回饋於社會!李淑睿表示,感謝當日參與愛心行動天使,行善沒有距離,不分世界,博愛是必須的,人能夠平安出生,健康長大 ,就該惜福!大家愛心就像小石頭,同心同力,堆積成大石頭,為愛心前進,共同揚善!

參與此次志工表示,最美風景一直在你我路上,酷暑天熱故人來踩踏幸福,行善列車永遠快樂向前邁進,快樂志工心一同,渠等久旱逢甘霖;大夥心存善念,行善最樂,豐富心靈,充滿喜悅。

同心圓社區復健中心表示,謝謝快樂志工行善隊的志工們,每日一點一滴累聚,捲動各種善的因緣;他們很謙虛地認為自己只是一顆小石頭,拋磚引玉能夠喚起更多善的因緣,志工大哥大姐們,不僅僅只是捐贈物資,也希望了解同心圓的日常生活點點滴滴,透過這些物資的提供,讓同伴們可以落實在日常生活中的操練,我們在相互交流中,更有機會看見精神障礙者在社區有諸多的可能,化解無知與偏見最好的行動,就是走進彼此的生活中,欣賞每一個人在生命中有著不同姿態,也相互學習著。

據了解,同心圓社區復健中心主任孫德利目前是靜宜大學社工系兼任講師、中華民國康復之友聯盟就養篇講師、臺灣心理衛生社會工作學會理事、臺灣精神康復者社區服務行動聯盟副理事長,每年都會配合地區社會局、衛生單位到社區進行宣導活動,同心圓也會開放讓社區民眾和大學學生進行體驗融合活動。

成立於民國98年6月23日立案同心圓社區復健中心孫德利主任表示,謝謝李致萱姊姊和快樂志工隊夥伴們,感謝志工團隊帶著餐飲訓練所需要滿滿的物資材料捐贈給中心,每次淑睿姊總是會邀請朋友們,可以有更多機會認識精神疾病,同心圓是如何在提供復原,以及獨立生活訓練;我們的同伴很自在地坐在一旁聆聽,這就是我們的生活。

同心圓社區復健中心指出,本家提供一處在地日間型社區復健服務,著重在復健服務的可近性、可及性、連續性、一致性、整合性,協助慢性精神病患在家庭與社區適應中,能夠逐漸取得所需的資源與能力;例如會員與工作者一同整理田園種植區、會員相互協力曬稻、每日至鄰近菜市場進行採買工作等;在這裡使用「激發」而不是用「教導」,著重的是在於塑造出具有復元環境,透過環境營造創造出社會化情境,把每位精神障礙者引導進入其中,專注在發展自身的主體意識與覺知,透過彼此關係連結、衝撞,以發展出對應能力,這並非經上對下的教導而來,而是透過每一位主體探索、相互學習、相互支撐而來;著重發展的是能力(功能),即使認知、溝通、情緒受到障礙限制,但能夠超越障礙帶來限制,恢復與感受自身存在價值與意義,有能力也維持在屬於自己領域中過著有意義生活。

同心圓社區復健中心在臉書分享文表示,這些年有著快樂志工服務團隊陪伴和贊助物資,讓我們在處理日常生活事務或是烹煮營養美味午餐,都得到了非常大支持和輔助,這樣贊助支持,啟動了一個更大循環,我們的同伴們可以根據這些材料,再加上各方貴人好友支持,以及每一日到菜園、到菜市場採購需要的食材,大家一起協力完成每一日的中餐;在這個過程裡
,會經歷各個不受控的變數,大家一起腦力激盪,同時也開展出不同的行動和策略,這些都是在日常生活中持續且深刻的鍛鍊呢!

同心圓社區復健中心曾表示,我們常常告知每位同伴,這些物資是帶著眾人祝福和鼓勵來到中心,在運用這些物資時候,練習愛惜使用這些物資,就是最好的回饋了!我們不需要對這個社會有著多麼大的貢獻,但是應照顧好自己、安定自己的身心;對這個世界、對這個地球就是最大的貢獻和付出了!

同心圓社區復健中心故事:
我們一個在地的精神障礙者團體,我們串連在一起是因為我們相信彼此的協力,能夠擺脫或降低傳統文化與疾病損傷對我們的枷鎖,我們共做(一同工作)、共食(一同吃飯)、共住(一同住在這個純樸的鄉間),因為許多的共同,讓我們的生命歷程能夠相互交集,也開始一點一滴實現我們紮根在這片土壤。

清水「同心圓社區復健中心」簡介:
1、成立於民國98年6月23日立案,創辦人孫德利主任出社會即在醫療機構服務,長期下來看到很多精神病患者,受到家庭、社區、社會不對等歧視與照顧,以致變成社區不定時炸彈;因此39幾歲的他,便與妻子攜手創辦這個「專門接納精神病患者」為主旨的社區型復健中心。
2、如今持11年,實屬不易!也獲取當地很多人認同;因此,能讓復健中心持續照顧這些患者;其中有人長期供應大米給中心使用,還有人借農地給中心開創開心農場,給這些患者耕作、種菜,為了讓這些患者能跟社會平等接觸、有尊嚴自主生活。
3、特別的是,中心排班讓這些患者自己去市場買當日不足副食品回來,依班表排列,每日1組人負責洗菜、煮飯、做菜,在一起分享大家所努力的美食,讓他們能跟正常人一樣活得快樂又尊嚴,活樂自己人生。
4、同心圓是一群關心精神障礙者復元議題的人們所成立,提供一個場地、一些設備、一些技能;藉由任務的參與,成員彼此學習相互溝通協調,學習相互依賴與扶持,以成就彼此的圓滿。
5、該中心衷心期盼與邀請每個人都能停下腳步參與,進而瞭解到精神障礙者的生命尊嚴與意義,視每一個人為獨立、自主、自由,有能力學習的個體,每一個人可以在同心圓裡自在成長、沈澱與挑戰未來。







中華鱻傳媒 快樂志工行善隊1130729送愛至同心圓復健中心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