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于郁金/許綾芳/臺南報導】今年上半年活動可謂如雨後春筍般熱鬧火熱,每個活動人潮洶湧與踴躍參加,而今年千佛山青年營亦在炎炎夏日中,菩提寺如期登場,2天1夜圓滿達陣。參加青年營學子一致肯定表示,滿滿善的循環,菩提大道引導為善正向。
千佛山表示,青年營活動內涵旨要在將寺院優良傳統文化、基本道德禮儀、豐富地方風情等,透過課程互動來傳達,並藉由透過與師父、講師及義工菩薩們溫暖交流,讓點滴善的信念,紮根青年身心,將正向觀念轉化為明亮菩提種子,期萌芽拙壯時刻,可潛移默化的去改變自己,影響他人。
此次課程以體驗寺院生活為主軸,期間有智旭法師用佛教觀點談論《生命的意義》,有慧寂法師用中醫的角度切入《寺院作息的奧秘》,有若勍法師依千佛山開山方丈上白下雲老和尚教法,用禪觀《運用思想 發揮智慧》體現於現實生活;另有寺院文化導覽、分組佛教禮儀、禪茶一話及早晚課誦參與等,期望給予學子多方面體驗,引發更多內在感受。
學子們踏入寶山,有的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法寶精神糧食;「點燈」,點亮心中智慧的燈;燭光微小,但有十人百人千人,依舊能點亮一處處灰暗角落;在大佛俯仰之下,學子們席地而坐捧一盞心燈,對自己默默期許,並感謝父母、師長、師父、施主恩良緣和合,入山得以擷取「法的供養,齋的飽腹,禮的獎勵,友的成長」。
課程尾聲,以鍾玲教授用《談:戀愛的心》,讓每位學子去思惟人生中難免遇到伴侶之間問題。白雲老禪師說佛法大前提在於:「不傷害自己,也不要使他人受到傷害。」在AI來臨時代,人們不只要有高人智商,更要有德以服人情商,才能利己亦利人,皆大歡喜,才能共好。
千佛山菩提寺,位於臺南市關廟區松腳里旺萊路466巷1號。維基百科資料指出,千佛山,舊名香洋山、大潭山,位於關廟區大潭埤後方的一群小山丘,山上原為臺南軍人公墓,後白雲禪師在菩提寺擔任住持,將此地改名為千佛山,成為臨濟宗台灣千佛山派的總本山。..菩提寺創立於1969年,開山祖師為德泉法師,由信徒謝桂枝居士等人集資興建;在寺院大殿興建期間,德泉法師圓寂;1972年,大殿完工,謝桂枝居士禮請白雲禪師前來擔任住持。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千佛山菩提寺」建築其特色乃是在尚未抵達菩提寺前,即有一座印入眼簾大佛。維基百科指出,整座寺廟給人感覺是依山而建、佔地廣大、宏偉壯觀的;此外,寺內的建築是中國式建築與印度式建築相混合,也是該寺之特色之一。..此地除了菩提寺之外,還有佛學院;在寺中有亞洲最大的釋迦牟尼玉佛像,以及全臺灣首座的金剛經塔。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