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于郁金/臺中報導】快樂志工行善隊7月份第2次捐贈物質快樂出航了!秉持「有愛最美、行善最樂!助人為樂、助人為快樂之本」精神,7月21日(五)上午10時快樂志工隊準時出發送愛心到臺中市清水區同心圓社區復健中心,受到該中心主任孫德利熱情歡迎!參與志工秉持著慈愛歡喜精神,發揮愛心,面帶微笑,行善助人!藉由此次捐贈活動,更讓受贈單位感受到「人間有愛、處處有溫情」社會,使本次活動更顯得有意義;活動尾聲相見歡大合照,為當日畫上溫馨圓滿句點!
李淑睿表示,近日清水同心圓來電請求援助,目前7月底物質已缺部份,請求我們快樂志工行善支援 廚房紙巾、衛生紙、擦手紙、素沙茶醬、白麵條、高筋麵粉1公斤裝、低筋麵粉1公斤裝、番茄醬、香油、白醋、玉米濃湯粉、蔭瓜罐頭、鮪魚罐頭、乾香菇、砂糖(二砂)、白砂糖、綠豆、紅豆、薏仁等民生物資;感謝張若穎善心天使請陳清鍊快樂家人轉捐鴨肉及魚給同心圓精神復健者加菜;以上是同心圓112年下半年度需要物資,主要都是針對午餐烹食材料,及訓練學員進行環境清消物資;7月初,快樂志工行善隊已完成採購,感謝陳清鍊家人協助找批發商及物資運送。
7月21日早上9時50分辦公室會合,10時出發前往同心圓復健中心(臺中市沙鹿區中山路658之1號)。快樂志工行善隊表示,當日參與志工有:陳清鍊及劉秀嬌伉儷(支援載物質車)、李淑睿、楊克脩、施麗娟、張泳綺(支援載志工)、賴文琪(支援載志工)、張曜宇等,感謝志工楊克脩提供當日參與志工豐盛美味午餐便當。
「快樂志工行善,行善志工快樂;愛心無法比較,也不能分高低」,取之於社會,回饋於社會!參與此次志工一致表示,心存善念,行善最樂,豐富心靈,充滿喜悅。
李淑睿表示,感謝當日來自臺南、中部各地來愛心行動天使,行善沒有距離,不分世界,博愛是必須的,人能夠平安出生,健康長大 ,就該惜福!大家愛心就像小石頭,同心同力,堆積成大石頭,為愛心前進,共同揚善!
同心圓社區復健中心表示,目前同心圓中心本家有近40位學員,中心內社工師、護理師或職能治療師1人負責15位學員;謝謝快樂志工行善隊的志工們,每日一點一滴的累聚,捲動各種善的因緣;他們很謙虛地認為自己只是一顆小石頭,拋磚引玉能夠喚起更多善的因緣,志工大哥大姐們,不僅僅只是捐贈物資,也希望了解同心圓的日常生活點點滴滴,透過這些物資的提供,讓同伴們可以落實在日常生活中的操練,我們在相互交流中,更有機會看見精神障礙者在社區有諸多的可能,化解無知與偏見最好的行動,就是走進彼此的生活中,欣賞每一個人在生命中有著不同姿態,也相互學習著。
據了解,同心圓社區復健中心主任孫德利目前是靜宜大學社工系兼任講師、中華民國康復之友聯盟就養篇講師、臺灣心理衛生社會工作學會理事、臺灣精神康復者社區服務行動聯盟副理事長,每年都會配合地區社會局、衛生單位到社區進行宣導活動,同心圓也會開放讓社區民眾和大學學生進行體驗融合活動。
成立於民國98年6月23日立案同心圓社區復健中心孫德利主任表示,謝謝李致萱姊姊和快樂志工隊夥伴們,感謝志工團隊帶著餐飲訓練所需要滿滿的物資材料捐贈給中心,每次淑睿姊總是會邀請朋友們,可以有更多機會認識精神疾病,同心圓是如何在提供復原,以及獨立生活訓練;我們的同伴很自在地坐在一旁聆聽,這就是我們的生活。
同心圓社區復健中心指出,本家提供一處在地日間型社區復健服務,著重在復健服務的可近性、可及性、連續性、一致性、整合性,協助慢性精神病患在家庭與社區適應中,能夠逐漸取得所需的資源與能力;例如會員與工作者一同整理田園種植區、會員相互協力曬稻、每日至鄰近菜市場進行採買工作等;在這裡使用「激發」而不是用「教導」,著重的是在於塑造出具有復元環境,透過環境營造創造出社會化情境,把每位精神障礙者引導進入其中,專注在發展自身的主體意識與覺知,透過彼此關係連結、衝撞,以發展出對應能力,這並非經上對下的教導而來,而是透過每一位主體探索、相互學習、相互支撐而來;著重發展的是能力(功能),即使認知、溝通、情緒受到障礙限制,但能夠超越障礙帶來限制,恢復與感受自身存在價值與意義,有能力也維持在屬於自己領域中過著有意義生活。
同心圓社區復健中心故事:
我們一個在地的精神障礙者團體,我們串連在一起是因為我們相信彼此的協力,能夠擺脫或降低傳統文化與疾病損傷對我們的枷鎖,我們共做(一同工作)、共食(一同吃飯)、共住(一同住在這個純樸的鄉間),因為許多的共同,讓我們的生命歷程能夠相互交集,也開始一點一滴實現我們紮根在這片土壤。
清水「同心圓社區復健中心」簡介:
1、成立於民國98年6月23日立案,創辦人孫德利主任出社會即在醫療機構服務,長期下來看到很多精神病患者,受到家庭、社區、社會不對等歧視與照顧,以致變成社區不定時炸彈;因此39幾歲的他,便與妻子攜手創辦這個「專門接納精神病患者」為主旨的社區型復健中心。
2、如今持續逾14年,實屬不易!也獲取當地很多人認同;因此,能讓復健中心持續照顧這些患者;其中有人長期供應大米給中心使用,還有人借農地給中心開創開心農場,給這些患者耕作、種菜,為了讓這些患者能跟社會平等接觸、有尊嚴自主生活。
3、特別的是,中心排班讓這些患者自己去市場買當日不足副食品回來,依班表排列,每日1組人負責洗菜、煮飯、做菜,在一起分享大家所努力的美食,讓他們能跟正常人一樣活得快樂又尊嚴,活樂自己人生。
4、同心圓是一群關心精神障礙者復元議題的人們所成立,提供一個場地、一些設備、一些技能;藉由任務的參與,成員彼此學習相互溝通協調,學習相互依賴與扶持,以成就彼此的圓滿。
分類:社會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