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因老化所引起的主動脈瓣膜狹窄常發生在65歲以上老人,臺灣於2018已邁入高齡社會,國發會預估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主動脈瓣膜狹窄的問題也隨之增加。奇美醫學中心心臟血管內科主任施志遠表示:主動脈瓣膜狹窄早期是沒有症狀的,隨著嚴重度上升而開始出現胸悶、喘、昏厥及猝死等症狀,當症狀發生時,預後相對也較差,而主動脈瓣膜狹窄沒有特別有效藥物可以治療,只能透過手術來治療。
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 奇美醫:術後恢復快 健保有條件給付
82歲A老先生,有胃癌、肺炎等病史,走路時因暈眩跌倒、心跳緩慢,救護車送至奇美醫學中心急診,經入住心臟血管內科後,診斷心臟衰竭、嚴重主動脈瓣膜狹窄,經TAVI團隊評估後,建議A老先生接受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TAVI),因A老先生與妻子育有1獨子長期臥病在床,擔心無法負擔高額手術費,TAVI團隊了解後向他說明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為健保有條件全額給付項目,80歲以上高齡病人是符合給付條件的,後來幫他申請的健保給付通過,手術也順利完成,目前狀況穩定定期回診。
67歲B女士,有糖尿病、心房顫動病史,最近因胸悶走路喘,經奇美醫學中心心臟血管內科使用心臟超音波檢查時,發現有嚴重主動脈瓣膜狹窄;B女士在10年前即患有嚴重二尖瓣膜狹窄,採用傳統開胸手術置換二尖瓣,因體質特殊,手術經歷了10個小時才完成,且術後心臟、心包腔沾黏嚴重,讓她心中留下開胸手術的陰影;當B女士聽到這次又因嚴重主動脈瓣膜狹窄可能要進行開胸手術,非常的抗拒,TAVI團隊建議她接受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TAVI),可以免於開胸手術,但衛材自費金額高達120萬左右,經濟狀況無法負擔,讓她一度想放棄治療;於是在TAVI團隊會議評估後,幫B女士向健保局申請補助審查,值得慶幸健保補助通過,手術也順利完成,病人現在不僅心臟功能變好,也不會有胸悶及走路喘的問題了。
奇美醫學中心心臟血管外科主任吳南鈞指出:傳統的開心手術較易讓病人抗拒及排斥,除了必須切開胸廓外,高風險族群、術後產生的併發症及死亡率也不容小覷,而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TAVI)與傳統開心手術不同之處,適合身體較無法負荷開心手術的病人,且手術傷口小、恢復時間短、縮減了住院天數及併發症也較低,很快就能夠恢復正常活動,讓許多年長者、高危險群的病人有另一項新選擇。
奇美醫學中心心臟血管外科主任吳南鈞進一步說明:TAVI以往沒有健保給付時,病人需自費將近100多萬;2021年2月健保開始有條件給付:適用80歲以上高齡病人、已接受過開心手術、主動脈鈣化嚴重、曾接受治療等不適合接受外科手術的族群…等;所以,除了高齡族群外,對於高風險病人,健保設有相關的給付條件,經過團隊評估後,也有機會可以申請健保給付通過,減輕病人經濟上擔憂。
奇美醫學中心說明,TAVI團隊的特色是,每次手術前會召開團隊會議,由心臟內、外科醫師、麻醉科醫師、放射診斷科醫師以病人為中心,共同審慎評估、討論術式、如何降低併發症,提供病人最完善治療;爾後召開家庭會議,提供病人與家屬疾病認識、治療流程、風險、費用之詳細資訊,透過共同參與決策,讓病人與家屬瞭解合適治療策略方針!
奇美醫學中心心臟血管外科主任吳南鈞表示:奇美醫學中心在院長邱仲慶的領導下,由首席醫療副院長林宏榮統籌規劃,2017年底組成了TAVI照護團隊,成員包括心臟內外科醫師、麻醉科醫師、放射診斷科醫師、社工師、個管師、專科護理師、手術室及心導管室人員,結合2017年10月啟用的新一代複合式手術房(Hybrid Operation Room)及多軸式血管攝影系統(Artis Pheno),可在分秒必爭的手術中精確且及時定位病灶,透過多角度取得手術圖像,提供更精準微創手術。
奇美醫學中心心臟血管內科主任施志遠表示:奇美醫學中心TAVI團隊一步一腳印,在今(111)年案例數突破50例,至4月底前共成功完成54例個案,其中80歲以上高齡者佔50%,手術成功率100%,30天內死亡率0%,透過TAVI手術的病人改善了心臟功能及生活品質,治療成效卓越。而且在健保有條件的全額給付下,有效減輕家屬對長者的照顧負擔,團隊的新技術也可以造福更多病人,讓有需要的這類病人術後有機會能再回到工作崗位,貢獻社會。(于郁金攝)
分類:健康醫療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