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22年4月15日星期五

成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恐無病識感 罹患高達4至6%求診/影音

【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腦汁不敷使用陷窘境,經求診才發現為成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24歲S小姐是1位年輕工程師,因為在無塵室工作時,不小心把上百萬光罩弄破了!主管了解事情原委後,知道粗心大意、不專心是S小姐從小困擾,便要她好好地就醫,處理問題。

成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恐無病識感 罹患高達4至6%求診
回溯S小姐小時候狀況發現,她自小學起就時常忘東忘西,讀書效率不佳,成績表現中等;家人都說她很聰明,但散漫不積極,做事三分鐘熱度;大學雖然沒考上理想學校,但也好不容易考取了人人稱羨的一流高科技半導體公司,卻沒想到這個陳年的注意力問題終究還是影響著她;在主管敦促下,S小姐先到一般精神科診所求診,醫師開立「利他能(Ritalin)」讓她回家服用;但仍因不放心,改至奇美醫學中心精神醫學部成人精神科主任黃隆正博士門診求診。
黃主任詳細問診及檢查後,S小姐確診為「成人ADHD(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由於她服用「利他能」會產生腸胃副作用,於是黃主任改開立長效型「專思達(Concerta)」治療;此外,也提供她一些非藥物處理方法及相關閱讀資料;之後S小姐回診及服藥斷斷續續,雖然服用藥物對她的專注力有改善,但仍希望可以不靠藥物,且對自己感到挫折及沒自信,做什麼事都提不起勁…經黃主任鼓勵並安排團體心理治療,S小姐狀況逐漸改善,也開始重拾小提琴的興趣;經過半年治療,S小姐很開心地說明:「我現在比較可以按照計畫去做事,效率也變好了!」後來,也真的順利考取研究所,完成了心願。

奇美醫學中心精神醫學部成人精神科主任黃隆正博士說明:急性子、講話快,常打斷別人說話;想法流於天馬行空,無法逐夢踏實;常忘記約定的事,時間管理不佳;容易分心,很難長時間專注一件事;做事容易丟三落四,房間跟環境總是一團亂,上述這些都是成人罹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以下簡稱ADHD)的常見症狀。

醫學上目前已經很清楚ADHD是一種常見神經發展性疾病,意即病人從小時候甚或在母體時,大腦神經系統的發展便有一些狀況,導致長大成人後有相當高的罹病率和功能障礙;其特徵是在12歲以前即出現相關的行為症狀,包括專注時間短、容易分心、沒耐心及衝動、躁動不安等,且發生在2種或2種以上的場域(如:學校、家庭、社會或工作環境等)。

多數人認為小孩才會有ADHD,甚至以為長大後症狀就會改善,事實發現,六成的病人症狀會持續到成年,且以注意力不足為主。臺灣ADHD權威醫師暨奇美醫學中心精神醫學部成人精神科主任黃隆正博士表示:在成人ADHD特別門診裡,有許多個案都是小時候就有症狀,家長卻不曾帶去接受評估治療。

這些之前一直沒被發現「隱藏病人」,可能因為成績不錯、大家比較不認識ADHD,或是沒有明顯過動症狀而被忽略潛在的問題,加上幼年時有家長、老師從旁協助,尚可讓這些個案孩子能按部就班不至於混亂,但等個案進入成人期,必須承擔各種角色與責任,還要面對生活中達成的各種任務,需要付出心力就會讓他們感到「腦汁」不夠用,ADHD注意力及執行功能不足的窘境就會顯現出來;據估計,約有高達4至6%的成人可能有成人ADHD診斷,然而有被發現卻占極少數。

正因了解需求,奇美醫學中心精神醫學部成人精神科主任黃隆正博士早於2012年即開始於奇美醫學中心率先開辦國內成人ADHD特別門診,結合詳細問診、量表評估、身體檢查及神經心理衡鑑工具等等,提供專業的評估及治療,迄今已累計超過2,000名個案受惠,且有不少個案遠從外縣市前來求診。

除了臨床診斷治療以外,奇美醫學中心精神醫學部成人精神科主任黃隆正博士也對成人ADHD相關議題進行廣泛研究,發現臺灣這幾年來雖然ADHD的診斷率有逐漸上升的趨勢(由2000年的0.52/10000到2011年的1.04/10000),然而數字還是遠小於社區估計的盛行率及發生率;尤其在成人和女性族群,診斷率低下情況更為明顯;有趣的是,兒童ADHD的就診大多是男孩,但成年就診比率則是女性似乎有凌駕男性趨勢;這些研究成果都已經陸續發表在國際期刊,如《精神科研究》(Psychiatry Research)、《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PLOS ONE)等。

奇美醫學中心精神醫學部成人精神科主任黃隆正博士表示:體認到社會大眾對於成人ADHD的認識仍然不足,許多病人及關心他們的家人、朋友也苦於缺乏完整、實用的醫療訊息,促使黃隆正博士動筆撰寫這本書《我不是故意的!成人也有ADHD》,將其多年累積臨床、研究、教學經驗結合整理起來,教導社會大眾如何確認自己可能是「成人ADHD」病人?ADHD需要多少治療時間?「長期服藥」會不會成癮?如果家人是ADHD病人,該如何幫助他?…等等臨床上常見問題,一次提供完整正確解答,讓病人與其家人能透過此書解決各種長期的困擾,找回穩定生活方式;期待可以透過這本書,讓不了解成人ADHD的社會大眾可以有正確了解,不再誤解這群病人;更重要的是,可以讓本書成為陪伴病人「完全求生自助手冊」,讓他們幫助自己解決困擾許久人生難題。(于郁金攝)





















中華鱻傳媒 成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恐無病識感 罹患高達4至6%求診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