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于郁金/金門報導】金門縣林務所今年植樹節活動於3月11日上午在烈嶼鄉上林濱海公園(上林南排雷區)舉辦,在「財團法人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及「和泰一車一樹」公益計畫贊助下,今年持續利用「水源寶育盆」造林,將海岸造林與景觀營造結合,在維護上林海岸景觀之前提下,栽植千頭木麻黃並搭配步道及海岸休憩座椅等,營造兼具海岸防風、優化的防風林景觀,讓植樹節更有意義。
是日金門縣金寧鄉長楊忠俊與縣府會首長及其他鄉鎮長連袂參與盛會,種下1株千頭木麻黃,為擁有全金門觀看廈門最佳景點的上林海灘出一分心力,而金門大橋預計在今年完成通車,配合大橋通車,便利民眾生活、交通需求,也能帶動觀光產業,後續造林相關綠化養護工作也能持續進行。
以金門環境而言,造林地皆位處貧瘠海岸區域,造林地後續的養護比種樹困難很多;因此,林務所自110年和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使用水寶盆在歐厝、翟山、嚨口等10個造林地造林,栽種海岸適生樹種木麻黃等,去年更以社區經營模式合作辦理植樹節活動,整體造林地存活率仍有7成,目前林木均穩定成長,少部分因禽畜放養、病蟲害或水分澆灌導致生長情況不良區域,也同步進行改善中。
林務所是日擇定於烈嶼鄉上林海岸(上林前埔測段南排雷區),面積約1.5公頃;曾於102年在現地造林,因種植後續缺乏管理及覆蓋入侵種銀合歡,造成景點視野及外來種持續擴散等問題;受限於島嶼型氣候及位置影響,海岸造林會以存活率、耐旱、抗風、耐鹽分的海岸樹或原生樹種為主。
金寧鄉公所表示,規畫在上林種下3750株千頭木麻黃、草海桐及苦藍盤等海岸適生林木;尤其,千頭木麻黃屬於灌木,外觀會保持球型,萌芽力強耐修剪,能抗旱與適應鹽分,植株低矮,葉色翠綠,除不影響景觀視野外,未來大面積的球狀森林景觀將會是金門最具代表性的特色海岸林;現場利用台電廢棄木電桿製成鞦韆、吊床及休憩座椅,期待造林結合景觀及休憩,讓上林海岸變成有趣打卡點。(照片由金門縣金寧鄉公所提供)
分類:農漁牧業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