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隨著這一波omicron疫情的延燒,大家的神經總不自覺緊繃,除了擔心疫情將會走近身邊感染自己和身邊的親友,更直接的擔憂則是疫情籠罩可能帶來的生活影響,事業可能停擺,工作可能不保,父母擔憂孩子就學的狀況,子女擔憂長輩的安養,一切一切讓大家又掉入日復一日充滿不確定的焦慮當中;臺灣雖然沒有正式統計,但精神科就診現場在過去1年間,確實開始有越來越多因為擔憂焦慮而就診或原先病情惡化的患者,在疫情防控都屬前段班的臺灣,若要維持長期抗戰態勢,疫情期間一般大眾身心健康反而顯得更加重要!
嘉南療養院身心團隊李吉特醫師表示,國外因為疫情較臺灣嚴重,對新冠肺炎和身心狀態間的交互作用有更多經驗,研究報告指出疫情期間身心科困擾確實會變多,一般大眾因為擔心患病、生活方式改變而焦慮憂愁,甚至容易產生一些俗稱「自律神經失調」的身體不適,諸如頭痛、頭暈、胸悶、心悸、呼吸困難、換氣過度、疲倦、便秘腹瀉、手腳痠麻等,它們最大特色就是病情起伏不定往往循一般身體檢查總查不出原因,這時就得考慮是否為身心狀態失衡所致,可以尋求精神科門診的協助;在評估處置上,除了問診釐清原委,也可安排生理回饋評估和治療,透過儀器檢測自律神經的穩定度,並依此設定訓練計畫,不失為藥物治療以外的好策略。
另一個一般大眾常見困擾則是疫情期間睡眠問題,無論是因為先前提到的焦慮憂愁所影響,又或是生活方式改變造成外出減少或更依賴3C產品,許多人最終就是困擾於失眠或作息混亂;事實上,這些睡眠困擾有許多都是有意識地調節生活就能改善的,在不得不使用短期藥物治療之前,建議可以接受睡眠認知行為治療,透過計畫性的拆解睡眠相關因子並個別優化,達到改善整體睡眠的成效,像在嘉南療養院就可以透過門診醫師的轉介來獲得這樣的服務。
然而,若是身心困擾太過嚴重或是原先治療中的身心疾病又有惡化的趨勢,那麼在這個壓力升高不免又拖累身心平衡的疫情期間,積極治療就變得更為必要,嘉南療養院身心團隊領導張耿嘉醫師指出,現今精神科的治療方式不斷革新,像穿顱磁刺激術(r-TMS)等療效良好的腦刺激治療已不再遙不可及,以嘉南療養院臨床經驗為例,若憂鬱症能維持規律服藥並配合穿顱磁刺激術進行整合治療,療效可謂事半功倍,能減輕憂鬱帶來的困擾也減少治療憂鬱帶來的長期磨耗感。
雖然疫情瞬息萬變總牽扯眾人敏感神經,但隨著疫苗接種率的推升與omicron病毒株已被證實雖易傳染但毒性減弱的特性,國外已有許多國家開始試行疫情正常化,不做過多的防阻。對此,嘉南療養院吳文正院長語重心長地表示,疫情應變因遵照疫情指揮中心的指揮,但保持「平常心」確實是面對疫情促進身心健康不二法門,也就是每天維持規律的飲食作息,保有足夠的勞動運動和人際互動,遵照指揮中心的指示接種疫苗並做好個人防護,相信專業醫療人員的治療和指引,如此應能維繫心中的定靜,保有豐足安全感,無論是持續抗戰又或最終轉為正常化,定能身心平衡且平安地走過這段疫情。
分類:健康醫療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