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于郁金/金門報導】金門地區尚無動物「化製廠」設施處理動物屍體,加上新塘垃圾掩埋場已飽和,全縣動物屍體均送至金門縣動植物防疫所焚化,但過多的屍體無法全數焚化,暫存冰庫亦容納不下,被迫露天暫置,針對民眾反映環境衛生問題,已連續運轉最大焚化量,並加強消毒消臭。
為處理小三通農畜違禁產品及走私活體動物、犬貓焚化,行政院農業委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補助防疫所興建小型焚化爐(M01)設備經費,於90年完成設置,原本主要處理小型動物屍體,但自95年起地區常發生隨處棄置廢死畜禽影響環境等情事,且因新塘掩埋場收納大型動物的容量有限,防疫所為協助畜牧業者處理廢死畜禽,另再增設中型焚化爐(M02)1台,收受處理一部分地區中大型廢死畜禽。
由於新塘垃圾場已經飽和,不再收受動物屍體,全縣動物屍體目前均送到防疫所焚化,估計每年焚化量約由45噸提升至120噸。
考量實際需求、現場操作人員安全及為符合現行環保法規,防疫所優先辦理(M02)更新工程,於110年1月14日決標,於同年11月27日完工試車運行,並函請農委會爭取補助小台焚化爐(M01)汰舊更新,已獲同意,111年補助先期規畫專案管理,112年補助機械設備設置,同時縣府已於新建牛隻屠宰場設置2台生物處理機,處理屠宰廢棄物紓解相關問題。
防疫所表示,目前收受之動物屍體均放置冰庫,但有時短時間送入之動物屍體過多或體型過大,冰庫無法容納,會採露天暫置,並加強噴灑消毒水消毒,減少臭味,及避免疫病傳播風險。
金門縣動植物防疫所強調,針對民眾陳情環境衛生問題,防疫所已連續運轉焚化作業,以縮短屍體露天暫置時程,除加強環境清理消毒,也請林務所提供以風倒木產製之生物碳調節吸附不良氣味,降低對環境影響。
分類:農漁牧業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