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21年3月24日星期三

芒果病蟲害關鍵發生期 臺南區農改場籲加強防治

【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芒果即將進入謝花著果期正,田間炭疽病、白粉病及蒂腐病已現蹤跡,同時小黃薊馬及葉蟬密度逐漸上升。臺南區農業改良場表示,此時期農友應密切注意與掌握病蟲害發生情形,適時用藥防治以確保日後結果及果實品質;出現病斑時立即施藥,以預防及控制病害的發生蔓延,可於果實約雞蛋大小時行人工疏果後提早套袋,套袋前先施藥1次,待藥水乾後再套袋,可降低炭疽病及蒂腐病的侵染機率及減少施藥次數;另於盛花期至謝花幼果期,易於田間發現芒果畸形病的花穗,宜將罹病枝條及花穗剪除並移出果園,減少病原菌傳播機會。

炭疽病可危害果實、花穗、嫩葉及嫩枝等;新抽出的幼嫩葉片極易受侵染,初期產生紅色小斑點,逐漸擴大呈褐色病斑;花穗感染後花梗變黑褐色,小花亦褐變後脫落;該病害於開花期始、生育期中、採收後運輸及貯藏期皆可發生;在高濕的環境下,病斑上產生許多突出之小黑點,由此溢出粉紅色黏狀物,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孢子易藉雨水飛濺與氣流帶動傳播,故芒果樹下掉落的病葉與病果為炭疽病主要的感染源之一;藥劑防治應從芒果秋梢開始,防止新梢受病原菌感染,雨後需加強防治。

蒂腐病和炭疽病一樣可於枝條、果梗及果實上潛伏感染,在枝條上形成黑點及黑色斑塊,果實發病初期亦與炭疽病類似,為黑褐色斑點,後期病斑面積擴大、破裂,防治要點與炭疽病相同。

白粉病以盛花期發生最嚴重,花穗及幼果果柄為主要被害部位,但管理不良的果園,幼葉亦會受感染;開花時期花穗及幼果果柄被害呈現一層薄薄白粉狀,此為病原菌之分生孢子,時間一久被害部轉為黑色枯萎,花穗會完全掉落,幼果果柄被害時幼果亦會脫落;病原菌孢子主要藉風傳播,訪花昆蟲亦可攜帶蔓延;白粉病以初春乍暖還寒時節發病嚴重,偶爾降雨可以促進病害快速蔓延;其防治方法為開花或發病初期開始施藥,至幼果期為止。

芒果畸形病在田間造成芒果樹的葉及花穗畸形,農民稱之為「瘋花」或「瘋欉」,受感染的花穗不易著果,也有人稱之為「公花」;罹病花穗出現花軸變短簇生,嚴重時其體積可達正常花穗的1倍半到2倍大,幾乎不著果也不正常謝花,因此於盛花期至謝花幼果期易於田間發現,罹病花穗數量多時,將對產量造成影響。

臺南區農改場建議,農民在疏果修剪枝條時,若發現畸形花穗及枝葉,將其剪除,修剪時應由病徵處再往上多剪除約45~60公分(約1尺半到2尺),如此可將病原菌去除得較乾淨,剪下的罹病組織需移出,若任其留在田間,病原菌仍會再度隨風雨傳播;該場利用登記於芒果的殺菌劑進行防治效果篩選,其中25.9%得克利水基乳劑、31.6%貝芬撲克拉水懸劑、50%免賴得可濕性粉劑及50%撲克拉錳可濕性粉劑四種藥劑,可同時抑制病原菌的菌絲生長及孢子發芽;田間有畸形病發生的果園,可於疏果修剪後利用上述藥劑同時進行炭疽病及畸形病的防治。

臺南區農改場指出,上述病害防治藥劑請參考「植物保護資訊系統」(https://otserv2.tactri.gov.tw/ppm/) 搜尋芒果登記藥劑;用藥時應依標示使用,並嚴格遵守安全採收期;另外由於芒果已進入著果期,外銷供果園應特別留意藥劑殘留問題,須遵守輸入國的用藥規定,農友若有用藥等相關問題可與本場植物保護研究室聯絡。









中華鱻傳媒 芒果病蟲害關鍵發生期 臺南區農改場籲加強防治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