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20年9月26日星期六

大腦被酒精綁架!奇美醫:可以提供戒酒治療

【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下次,我就不要再喝酒開車就好了!」酒駕20次個案如是說「睡前喝個酒,幫助血液循環,也可以幫助睡眠,不然現在不喝酒就睡不著。」、「醫師,你上次開給我的藥我都沒有吃,我覺得戒酒靠自己的意志力就可以。」常見到這酒癮門診的診間絮語;近年來由於酒駕肇事案件,屢屢佔據新聞各大版面,其所造成傷害往往怵目驚心,民眾對於酒駕的態度愈趨厭惡反感;然而,民眾卻習慣於酒精的普遍存在,酒的取得仍舊相當容易。

根據國民健康署2017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2017年18歲以上成人過去1年飲酒率為43%,曾經醉酒盛行率為14.3%;即使是法律不允許飲酒的青少年,12至17歲曾飲酒率為27.7%,過去1個月飲酒盛行率為8.2%;大家似乎輕忽了酒精的危害,事實上,在所有物質中,酒精是造成自己傷害與他人傷害都是最嚴重的物質,遠超過任一毒品危害。

關於酒精對身體危害,如肝硬化、消化道出血、胰臟炎等已為人所熟知;此外,酒精的代謝產物「乙醛」,為世界衛生組織所認定一級致癌物,飲酒容易導致許多種癌症增加,特別是有近半的臺灣人代謝乙醛的乙醛去氫酶活性不足,容易累積高量乙醛在體內;而人類大腦,亦是容易受到酒精傷害部位,特別是未成年人腦部尚未成熟,酒精影響智能,造成失智現象並不罕見。

至於許多民眾認為飲酒有助血液循環,可預防心血管疾病,但在近年來的科學研究下,酒精危害致死的風險遠高於心血管保護的效果,醫學界已不再建議以飲酒來預防心血管疾病;另一個酒癮者常見的大腿股骨頭壞死,恰好也是酒精造成血液循環變差的證據之一;而許多人會借助酒精來協助入睡,殊不知酒精對健康傷害,比起安眠藥物影響更為嚴重!酒精改變睡眠結構,造成淺眠、多夢、早醒、片斷睡眠,對於整體睡眠影響是負面的。

即使酒精傷害如此明顯,但目前國人在許多場合仍常見飲酒,如朋友聚會、婚喪喜慶、下班放鬆等,儘管目前國內酒品及酒類廣告皆有「飲酒過量,有害(礙)健康」的警語,然而,絕大多數民眾卻不清楚喝多少酒才算過量;目前衛福部建議男性每天飲酒量不超過2個酒精單位(大約2罐330c.c.啤酒),女性或年長者每日飲酒量不超過1個酒精單位(大約1罐330c.c.啤酒),在不得已需要喝酒場合下,提供飲酒不過量參考。

另一值得注意的是,喝酒與安全關係,近年來酒駕常見於工地、餐廳喝酒後返家時,或是晚上在家喝酒,睡一覺後早上出門被取締,是因為酒精代謝與個人體質有密切關聯,飲酒量愈大,需要代謝的時間就愈久,並非短短幾個小時就可完全代謝掉,故身體尚在酒精的影響下,避免從事危險工作及駕車,才是明哲保身之道。

如果民眾或身邊親友想減少飲酒,卻停不下來,有可能是大腦被酒精給綁架了,此時單單靠個人意志力來戒酒是不夠,需知成癮是一種慢性的大腦疾病,是可以治療的,建議民眾可至各醫療院所成癮防治科、精神科或身心科尋求協助,進行詳盡的評估與完整治療;目前醫療上除了針對酒精戒斷症狀、合併的精神疾病如憂鬱症、失眠有藥物治療外,自去年開始,臺灣也開始引進在國外行之有年的酒精抗癮藥物,提升病人戒酒成功機會。

奇美醫學中心精神醫學部成癮防治科主任張志誠表示:除上述抗癮藥物外,奇美醫學中心亦提供缺醣型運鐵蛋白(CDT)檢驗,提供客觀的數據來確認病人是否有慢性飲酒過量,同時亦可當成戒癮治療指標,為臺灣少數能進行此檢驗的醫院之一。

院方強調,酒癮形成的原因複雜,除正確認識酒精外,了解飲酒背後成因,及飲酒的高風險情境,有助於避免病人再次復發;同時,增加良好的人際互動、家人的支持鼓勵與環境(如敬酒文化)的改變,都是酒癮病人回歸正常生活所不可或缺的一環;唯有社會大眾意識到酒癮治療的重要性,提供病人願意就醫的氛圍,我們的社會便能更健康、更安全;目前奇美醫學中心成癮防治科提供酒癮戒治各項藥物、相關團體及個別心理治療、家族治療,有興趣者可電洽奇美醫學中心減酒治療諮詢專線:(06)2228116分機58196、58219、或58227。












中華海峽傳媒 #奇美醫學中心 大腦被酒精綁架!奇美醫:可以提供戒酒治療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