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于郁金/連凱斐/臺南報導】研發屬於臺灣獨特的灰壁畫保存科學,原來壁畫也要貼面膜!國定古蹟大天后宮內現存有陳玉峰、丁清石、陳壽彞等藝師珍貴壁畫,經廟方及臺南市文化資產管理處發現,因臺灣特殊海島型氣候及壁體建材等因素,使得牆體可溶性鹽份不斷釋出,造成壁畫粉化受損嚴重;經由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補助,廟方及文資處在保存壁畫前提下,著手啟動損壞調查研究及脫鹽作業。
鹽害往往是造成傳統灰壁畫表面及壁體結構粉化、膨脹、剝離損壞的主因,也就是我們俗稱「壁癌」,等於古蹟得了難以治療的癌症;鹽害的處理是一段漫長過程,必須層層檢驗分析、研究試驗,經過中子檢測、水份計、紅外線熱影像的綜合分析後,先針對壁畫進行狀況調查檢測、損壞部分加固、清除表面油煙髒汙及酥鹼化部份等前置作業,接著選定損壞區域實施脫鹽,將濕敷材及隔離材料敷於壁畫破損處。
濕敷材須於使用前,必須依照比例浸泡純水24小時,將隔離材敷於壁畫鹽害處,待吸收可溶性鹽及初步檢驗後,再送至實驗室檢驗鹽分濃度;在此過程中,每幅灰壁畫都需反覆進行多次脫鹽程序,直至達到穩定程度,複雜工序可見一斑。
文資處表示,在廟方、中央與市府齊心協力下,大天后宮灰壁畫鹽害狀況將進行3年「長照治療」,期徹底解決灰壁畫嚴重受損問題,並提供臺灣其他灰壁畫鹽害案例的重要參考,發展出專屬臺灣灰壁畫的保存修復方式;下次當您來到大天后宮看到灰壁畫在「敷面膜」時可別驚訝,並請協助廟方小心呵護它們喔!
分類:文化宗教
標籤:大天后宮,
中華海峽傳媒
#大天后宮
科學修復大天后宮灰壁畫 3年長照「敷面膜」脫鹽
鹽害往往是造成傳統灰壁畫表面及壁體結構粉化、膨脹、剝離損壞的主因,也就是我們俗稱「壁癌」,等於古蹟得了難以治療的癌症;鹽害的處理是一段漫長過程,必須層層檢驗分析、研究試驗,經過中子檢測、水份計、紅外線熱影像的綜合分析後,先針對壁畫進行狀況調查檢測、損壞部分加固、清除表面油煙髒汙及酥鹼化部份等前置作業,接著選定損壞區域實施脫鹽,將濕敷材及隔離材料敷於壁畫破損處。
濕敷材須於使用前,必須依照比例浸泡純水24小時,將隔離材敷於壁畫鹽害處,待吸收可溶性鹽及初步檢驗後,再送至實驗室檢驗鹽分濃度;在此過程中,每幅灰壁畫都需反覆進行多次脫鹽程序,直至達到穩定程度,複雜工序可見一斑。
文資處表示,在廟方、中央與市府齊心協力下,大天后宮灰壁畫鹽害狀況將進行3年「長照治療」,期徹底解決灰壁畫嚴重受損問題,並提供臺灣其他灰壁畫鹽害案例的重要參考,發展出專屬臺灣灰壁畫的保存修復方式;下次當您來到大天后宮看到灰壁畫在「敷面膜」時可別驚訝,並請協助廟方小心呵護它們喔!
分類:文化宗教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