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20年8月13日星期四

防治互花米草蔓延 金門持續進行移除

【記者于郁金/金門報導】互花米草又稱為大米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具有耐鹽耐淹特性,種子可隨風浪及海流傳播,根系可以分布於60公分深的泥灘中,自從中國大陸從美洲引進互花米草至長江口後,短短十數年間已成為中國東南沿海最強勢的入侵植物;而金門因鄰近中國大陸,其根系及種子隨著潮汐漂流入本縣近海,現已成為金門海邊地帶強勢的外來入侵種,不但破壞生物棲息環境、更影響近海海水交換能力,導致海水水質下降。

金門縣府建設處指出,近年來積極爭取農委會經費補助,亦委託社團法人荒野保護協會協助在浯江溪口、洋山灣、官澳海堤以及中蘭等處,實施互花米草生長趨勢調查與移除實驗,民國97年至108年間,統計移除互花米草之面積已達111公頃,由於金門地區四面環海且鄰近中國大陸,互花米草仍可藉由潮水入侵已移除區域而再度萌發。

為避免互花米草持續蔓延,109年度預計以機械進行大面積之移除,再配合人力拔除或割除,移除區域預定為浯江溪口、洋山灣等互花米草大面積且密集之生長區;機具的移除方式雖對於潮間帶短期造成一定衝擊,但經歷年觀察,約1年的時間即可恢復成豐富的生態相;另考量機械移除造成底土及微區域環境的改變,金門縣府籲請前往預訂移除區域採蚵或捕捉漁獲民眾注意安全。

互花米草又稱為平滑網茅,為禾本科鼠尾粟屬下的一個種;原生於北美洲大西洋沿岸的潮間帶泥灘,本種與其雜交種後代大米草(Sporobolus anglicus)起初被引入世界各地充作保護泥灘用途,但由於繁殖力、排他性強,破壞當地原有的生態系統,而成為入侵物種。

維基百科資料指出,曾因經濟效益而引入,但近年來在某些地方成了害草,下列是互花米草造成危害的例子:(1)金門浯江溪出海口大片潮間帶遭「互花米草」覆蓋而漸陸化。(2)新北市淡水河兩岸高灘地遭「互花米草」入侵,危害紅樹林等原生種的棲息地。(3)「互花米草」嚴重影響高美濕地生態並造成濕地陸化。

金門縣府強調,近期亦接獲熱心民眾提醒,部分先前未調查區域有互花米草發生之情事,民眾若有發現可通報金門縣政府建設處082-321254以利安排移除作業,避免日後擴張蔓延,以減少外來種對金門濱海棲地的危害;後續縣府也將持續爭取中央預算進行外來種移除作業,也望鄉親予以支持,一同改善濱海棲地生態多樣性。

互花米草,金門縣政府建設處,
中華海峽傳媒 #互花米草 #金門縣政府建設處 防治互花米草蔓延 金門持續進行移除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