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20年7月21日星期二

臺史博×成大老年所×新樓醫簽屬合作備忘錄

【記者于郁金/連凱斐/臺南報導】今(21)日臺灣歷史博物館(臺史博)與成功大學老年學研究所、新樓醫院簽署合作備忘錄,透過三方在學術研究、治療照護與博物館資源友善近用的實務交流與合作,共同推動「快樂處方箋」。臺史博館長林崇熙、新樓醫院院長蔡江欽出席與會。

臺灣社會高齡化進展快速,人民平均壽命延長,65歲以上的人口比例快速增加。成大老年所所長白明奇教授指出,高齡者需要、也想要快樂與幸福,「高齡者要快樂,需要整個社會共同合作」;高齡者面對生理疾病與失智症的威脅,但仍有許多潛能可以發展,臨床病患中不乏因接觸藝術,病情轉趨穩定的例子,甚至還曾舉辦個人畫展。

原本逐漸忘記身邊事物的失智症長者,卻對博物館常民館藏如數家珍,欲罷不能的說起故事,頻頻表示還要再來博物館,可見失智症長者也有接受認知活動、持續社會參與的需求。

21日上午10時由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林崇熙館長、新樓醫院蔡江欽院長、國立成功大學老年學研究所白明奇所長,進行三方簽訂合作備忘錄,做為社會資源、社區與研究三方達到三位一體之連續照護、對整合資源有信心在多年的社區耕耘中做出貢獻、造福更多需要幫助的人亦期能秉持教會醫院服務社會的精神、透過專業服務、社區深耕經驗,共同營造臺南市區成為失智友善的照服務體系。

成大老年所表示,本次三方簽約重點,希望藉由「快樂處方籤」推動,讓失智症病友、家屬都能夠快樂;「整個社會可以合作,以開放與友善的態度讓他們走出家門,走入社區」。成大老年所指出,新樓醫院舉辦活動增加高齡者與他人互動;臺灣歷史博物館提供失智友善的活動,讓他們可以接受認知、歷史文物的刺激。成大老年所則進行活動創新設計、教育訓練,並持續深化學術研究。

新樓醫院蔡江欽院長指出,隨著人口老化,失智人口逐漸攀升,為使失智者及照顧者能獲得適切且妥善照護,減輕其照顧負擔,衛福部於106年起推動長照2.0服務計畫,將50歲以上失智症者納入服務;而台南新樓醫院自103年度起承辦「長照資源不足地區失智症社區服務」,並陸續於永康區、新化區設立樂智據點服務,深入社區給予失智照護服務;更於107年度承辦失智共同照護中心,適時地依照失智症者狀況予以轉介至醫療端、長照資源或日照、機構,達到延續型照護,整合失智社區網絡服務。為了讓失智症長輩們和家屬們能擁有更優質的生活品質,且讓社區民眾能更認識失智症

白明奇所長表示,希望透過三方MOU的簽署,加強學術界與社區組織的連結與合作,共同創造接納的社區,讓健康與失智的高齡者都能體驗自在生活並追求快樂。

臺史博表示,過去3個單位有合作經驗,例如,臺史博與成大老年所曾共同舉辦志工訓練,以及活動設計;透過高齡體驗以及失智症課程,讓導覽志工與民眾更了解失智症,以及學習該如何與病友互動,同時設計適合失智高齡者的活動;新樓醫院也多次帶領高齡失智患者與家屬到臺史博參訪,臺史博設計活動教育箱,在COVID-19疫情,也將服務外展到新樓醫院的照護據點。

臺史博指出,推動「快樂處方籤」需要醫療、長期照護、社區組織、博物館、學術單位的合作,創造接納的氛圍、建構友善的環境,以及發展創新有益的活動。






博物館,成大老年所,新樓醫院,
中華海峽傳媒 #臺灣歷史博物館 #成大老年所 #新樓醫院 臺史博×成大老年所×新樓醫簽屬合作備忘錄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