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20年6月21日星期日

VR科技說故事 「夏日臺灣祭2.0」期末成果展亮麗

【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夏日臺灣祭在日本-心理x科技x文化創新」課程,跨國、跨校、跨領域;今年首度南臺科大多媒體與電腦娛樂科學系與成大文學院、心理系、歷史系及國經所合作,由南臺科大多樂系主任孫志誠、專任講師謝承勳指導VR設計課程,南臺科大學生選修其原系課程,再至成大與成大學生一同上課,每組成員皆包含2校的學生;修課學生包括心理、歷史、資工、設計、行銷等領域,期望透過跨校、跨域合作,迸發更多創意思考;參與課程的成大老師還有文學院長陳玉女、歷史系主任陳文松、歷史系助理教授李啟彰、心理系教授謝淑蘭以及國經所副教授張巍勳。

由成大心理系教授楊政達集結校內不同領域教師及南臺科大多媒體與電腦娛樂科學系共同開設「夏日臺灣祭在日本-心理×科技×文化創新」課程,6月20日於光復校區歷史文物館舉辦「夏日臺灣祭2.0期末成果展」;5組同學利用遊戲、體驗、故事等方式,藉由虛擬實境技術(VR),推廣臺南、日本傳統文化,有的作品還加入災害元素以紀念臺灣921大地震與日本311大地震與海嘯,以期撫慰人心!會中評選出金獎、銀獎等5個獎項;榮獲金、銀獎「哩底陀位」、「繩暖簾」2組學生及作品,預計明年4月前往日本仙台展出並與當地民眾交流。

參與課程的成大心理系王同學表示,過去沒有製作VR的經驗,本來以為只是單純寫故事,經過組員提醒,才發現原來故事長短,會影響玩家的體驗感受,在不斷討論溝通中,彼此更加熟悉對方的語言,慢慢進步成長,收穫良多。

今年展出的5項作品:「哩底陀位」、「繩暖簾」、「光」、「Swor&Mon Go」、「這是我的家」;在20日成果發表會上,由8位評審審查加上現場觀眾投票評分,由「哩底陀位」奪得金獎及最佳劇情獎;「繩暖簾」奪得銀獎、最佳體驗獎及最佳美術獎。

「哩底陀位」,以記憶裡爺爺經常提起的臺灣,讓玩家化身為灣生後代與日本救難隊隊員的身份,搭載台語、日語翻譯大聲公,來台拯救因水災而受困的人們,玩家在過程中可藉由日文學習台語。評審之一的資深製作人洪敏祥體驗「哩底陀位」並指出,透過遊戲的方式學習日文與台語的,是非常創新且有趣的,加上以拯救受災的民眾貫穿整個劇情,相當具有意義且撫慰人心。

「提到日本,你的第一印象是什麼呢?當你想到臺南,是浮現美食小吃、古城文化,還是歷經天災重建的過程?」。「繩暖簾」,玩家化身居酒屋老闆,製作臺灣小吃,魯肉飯、烏魚子、臺灣啤酒等,並以日本居酒屋文化的象徵-繩暖簾帶出與家人二戰後分隔兩地,久別重逢的親情。

「光」,傳統上水燈(紙船)象徵著光與希望,1位父親極度思念因地震而過世的兒子,讓玩家化身父親角色藉著水燈(紙船)找回與兒子之間的回憶;「Swor&Mon Go」,讓玩家與安平守護神「劍獅」並肩作戰,打擊地牛、魔神仔、紅衣小女孩、人面魚等怪物,體驗臺灣民俗鬼怪傳說文化;「這是我的家」,一場地震讓主角失去記憶,他透過遊戲關卡,蒐集回憶、重建家園。

來參加成果發表會,並現場體驗「Swor&Mon Go」的成大工業設計所碩二戴同學表示,遊戲過程中玩家需要揮擊、射擊,才能將怪物打倒,很刺激也很有動感,當怪物衝過來的時候真的會有壓迫感,很真實。

楊政達表示,身為老師,能在教學過程中,從學生的角度獲取不同觀點、角度的思考方式,印證了教學相長;這門課,除了讓學生了解VR程式開發外,對臺南及日本東北的歷史文化也有較多的認識,在跨領域與跨校的合作中,能激盪出不同火花,促進彼此成長。

去年「夏日臺灣祭在日本」帶學生赴日本辦展、交流,團隊特地到311地震與海嘯的重災重建區-石卷,與當地國小學生互動。楊振達說,親眼見到「海嘯過境,放眼望去一整片荒蕪、滿目瘡痍,大自然的力量讓人震驚、又揪心。」明年(2021年)是日本311地震的10週年,天災常危害人類生命財產、環境也常因天災飽受傷害,這些都無可避免,因此鼓勵學生在VR創作的過程中,融入災害元素,透過心理與遊戲的方式,達到撫慰人心效果。





中華海峽傳媒 #國立成功大學 #南臺科技大學 VR科技說故事 「夏日臺灣祭2.0」期末成果展亮麗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