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于郁金/綜合報導】金門曾經令人心酸的《過番歌》、讓人震撼的《原子炸彈歌》,到現在許多人可能都沒機會聽過;6月17日,金門縣閩南文化協會永久顧問、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特聘教授陳益源,應邀在國家文官學院高雄園區,為地方特考四等基礎訓練學員講授「經典研析與文官素養」課程,做了動人的分享,使受訓學員們耳目一新,也大受感動。
陳益源教授於3小時課程中,先是介紹臺灣文學的經典作品,及其外譯推廣的重要性:是在生產讓外國人直接看得懂的臺灣國寶;他並預告金門由行政院金馬聯合服務中心出版的《陳長慶短篇小說集》中越文本,即將於7月18日和7月25日分別在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金門睿友文學館舉辦新書發表會的好消息。
接著,陳益源以他在金門數十年的田野調查所得,舉金寧湖下楊黃宛女士(1921~2019)演唱的《過番歌》,和金城南門林火才先生(1928~2011)演唱的《原子炸彈歌》為例,配合影像記錄,讓所有學員大開眼界。
陳益源説,目不識丁的楊黃宛,記憶力超強,能講150餘則民間故事、近200首歌謠以及大量的謎語、諺語,其中《一隻火船起新燻》、《甘蔗吃著目目青》、《佛祖興興踮南海》等多首過番歌謠,有的反映金門人下南洋的艱辛歷程,有的則刻畫家鄉親人的相思之苦,例如《鷹爪開花五葉芳》唱道:「鷹爪開花五葉芳,阿哥落番剪頭鬃;寄來番銀白蒼蒼,目屎流著硩折眠床枋。」講述男人落番雖能賺錢寄回家,但那是「當尪賣子錢」,家鄉女人夜裡因思念而流下的眼淚,簡直多到足以壓斷床板……。
楊黃宛淒婉的《過番歌》唱出了眾多番客嬸孤苦的心聲,名導演唐振瑜2011年拍攝完成的劇情紀錄片《落番》,片頭和幾處串場,便巧妙地運用了楊黃宛的身影與歌聲,賺人熱淚。
陳益源説,林火才是他早在30年前的忘年之交,人稱「臭屁叔仔」,雖然沒讀幾年書,但社會經驗豐富,當過三輪車伕、船老大,會演歌仔戲、傀儡戲,能說善唱,記憶力奇佳,1940年代他結識大陸歌仔戲大師邵江海(1913~1980),聽他唱了一首自編的《原子炸彈歌》,只聽兩三次就記熟了;60年後,林火才曾受邀在「2009閩南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和成功大學中文系等地公開表演,讓現場聽者如癡如醉,紛紛報以如雷掌聲。
難得的是,邵江海原創的《原子炸彈歌》沒有留下歌本,在大陸幾近失傳,無人能唱得比金門林火才完整精確,包括開場白(「人本是人,人為什麼要害人?科學發達,發明原子炸彈,驚醒了勞動者迷夢,叫咱世界上的人,毋通野蠻啊!」),以及接近100句、1000字的生動唱詞:「勝利前,最高的領袖有講起,講起三十四年是咱中國勝利年。……八月六號,原子炸彈大顯神通,廣島軍民還戆戆。看見一粒黑黑飄動在天空,漸漸放大,發射萬道毫光,同時烏煙白磅,爍那雷公。青白火好親像千條火龍出動,紅綠光好比萬道金蛇亂傱,白煙衝高三萬英呎,烈火燒遍三千萬丈方。天翻地覆,滾水狂風,聲音響到山岳也會振動;橫流直衝,鐵石難擋,離開五鋪路的樹木哈著也會死亡。……八月九號,擱送一粒到長崎。……侵略者到這一場空,伊全國的土地要獻乎咱,咱不忍甲臺刣,罰伊來做苦工。」
因此陳益源還曾特別推薦林火才到2010年10月17日在廈門舉辦「海峽兩岸民間藝術節」《歌傳兩岸:邵江海歌仔的生命力》進行演唱,讓在場的邵江海之子邵魁式驚喜不已,也讓邵江海的嫡傳弟子紀招治(大陸國家非遺傳承人)與眾多觀眾大受震撼。
陳益源在國家文官學院表示,金門楊黃宛、林火才的講唱作品都有幸在其生前得到長期關注,所以國立金門大學閩南文化研究所劉國棋得以撰寫碩士論文《金門民間文學傳承人楊黃宛及其傳承作品研究》(2012年1月,唐蕙韻指導),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研究所李姿瑩也順利完成了碩士論文《林火才說唱作品的來源、發展與演變》(2014年7月,陳益源指導),記錄並發揚了她們2位的精彩說唱與經典價值;然而,直到現在,臺灣各地還有許多身懷絕藝的民間說唱耆老(像是金門能唱與過番有關的《賭博歌》的許金印、楊清彪……等人),都有必要加強採錄,以搶救面臨消亡的民俗文化資產,維護珍貴的民間口傳經典,而這也是國家文官應該普遍建立的重要人文素養。(照片「由金門縣閩南文化協會提供)
分類:文化學術
標籤:金門過番歌,原子炸彈歌,陳益源,
中華海峽傳媒
#金門縣閩南文化協會
精彩的金門過番歌、原子炸彈歌 陳益源動人分享
陳益源教授於3小時課程中,先是介紹臺灣文學的經典作品,及其外譯推廣的重要性:是在生產讓外國人直接看得懂的臺灣國寶;他並預告金門由行政院金馬聯合服務中心出版的《陳長慶短篇小說集》中越文本,即將於7月18日和7月25日分別在臺南國立臺灣文學館、金門睿友文學館舉辦新書發表會的好消息。
接著,陳益源以他在金門數十年的田野調查所得,舉金寧湖下楊黃宛女士(1921~2019)演唱的《過番歌》,和金城南門林火才先生(1928~2011)演唱的《原子炸彈歌》為例,配合影像記錄,讓所有學員大開眼界。
陳益源説,目不識丁的楊黃宛,記憶力超強,能講150餘則民間故事、近200首歌謠以及大量的謎語、諺語,其中《一隻火船起新燻》、《甘蔗吃著目目青》、《佛祖興興踮南海》等多首過番歌謠,有的反映金門人下南洋的艱辛歷程,有的則刻畫家鄉親人的相思之苦,例如《鷹爪開花五葉芳》唱道:「鷹爪開花五葉芳,阿哥落番剪頭鬃;寄來番銀白蒼蒼,目屎流著硩折眠床枋。」講述男人落番雖能賺錢寄回家,但那是「當尪賣子錢」,家鄉女人夜裡因思念而流下的眼淚,簡直多到足以壓斷床板……。
楊黃宛淒婉的《過番歌》唱出了眾多番客嬸孤苦的心聲,名導演唐振瑜2011年拍攝完成的劇情紀錄片《落番》,片頭和幾處串場,便巧妙地運用了楊黃宛的身影與歌聲,賺人熱淚。
陳益源説,林火才是他早在30年前的忘年之交,人稱「臭屁叔仔」,雖然沒讀幾年書,但社會經驗豐富,當過三輪車伕、船老大,會演歌仔戲、傀儡戲,能說善唱,記憶力奇佳,1940年代他結識大陸歌仔戲大師邵江海(1913~1980),聽他唱了一首自編的《原子炸彈歌》,只聽兩三次就記熟了;60年後,林火才曾受邀在「2009閩南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和成功大學中文系等地公開表演,讓現場聽者如癡如醉,紛紛報以如雷掌聲。
難得的是,邵江海原創的《原子炸彈歌》沒有留下歌本,在大陸幾近失傳,無人能唱得比金門林火才完整精確,包括開場白(「人本是人,人為什麼要害人?科學發達,發明原子炸彈,驚醒了勞動者迷夢,叫咱世界上的人,毋通野蠻啊!」),以及接近100句、1000字的生動唱詞:「勝利前,最高的領袖有講起,講起三十四年是咱中國勝利年。……八月六號,原子炸彈大顯神通,廣島軍民還戆戆。看見一粒黑黑飄動在天空,漸漸放大,發射萬道毫光,同時烏煙白磅,爍那雷公。青白火好親像千條火龍出動,紅綠光好比萬道金蛇亂傱,白煙衝高三萬英呎,烈火燒遍三千萬丈方。天翻地覆,滾水狂風,聲音響到山岳也會振動;橫流直衝,鐵石難擋,離開五鋪路的樹木哈著也會死亡。……八月九號,擱送一粒到長崎。……侵略者到這一場空,伊全國的土地要獻乎咱,咱不忍甲臺刣,罰伊來做苦工。」
因此陳益源還曾特別推薦林火才到2010年10月17日在廈門舉辦「海峽兩岸民間藝術節」《歌傳兩岸:邵江海歌仔的生命力》進行演唱,讓在場的邵江海之子邵魁式驚喜不已,也讓邵江海的嫡傳弟子紀招治(大陸國家非遺傳承人)與眾多觀眾大受震撼。
陳益源在國家文官學院表示,金門楊黃宛、林火才的講唱作品都有幸在其生前得到長期關注,所以國立金門大學閩南文化研究所劉國棋得以撰寫碩士論文《金門民間文學傳承人楊黃宛及其傳承作品研究》(2012年1月,唐蕙韻指導),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研究所李姿瑩也順利完成了碩士論文《林火才說唱作品的來源、發展與演變》(2014年7月,陳益源指導),記錄並發揚了她們2位的精彩說唱與經典價值;然而,直到現在,臺灣各地還有許多身懷絕藝的民間說唱耆老(像是金門能唱與過番有關的《賭博歌》的許金印、楊清彪……等人),都有必要加強採錄,以搶救面臨消亡的民俗文化資產,維護珍貴的民間口傳經典,而這也是國家文官應該普遍建立的重要人文素養。(照片「由金門縣閩南文化協會提供)
分類:文化學術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