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20年6月14日星期日

見證府城400年變遷 赤崁歷史風華虛擬重現

【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臺南府城自17世紀大航海時代荷人相繼建立熱蘭遮城與普羅民遮城開始,便成為臺灣歷史上相當重要的場域;普羅民遮城座落的赤崁地區,更富含荷蘭、明鄭、清領、日治乃至戰後以降各時期的歷史軌跡與文化涵養,堪稱臺灣各治理年代歷史保存最完整豐富的地區,見證府城近400年來的歷史變遷。

為展現赤崁文化園區豐沛的歷史文化風貌,在園區改造過程中,黃偉哲市長特別要求文化局研究如何以當代科技手法展現自大航海時代迄今不同時代的歷史記憶,再現赤崁地區重要歷史場景;基此,文化局委託國立成功大學、侯林規劃設計與美國博物館展示規劃公司Ralph Appelbaum Associate聯合團隊執行「臺南市赤崁文化園區相關歷史場景調查考證及虛擬模型建置」計畫,以普羅民遮堡/赤崁樓為中心擴及周邊地區之空間場域,探討荷治、清領與日治時期的空間延續與變遷,並將成果以數位虛擬模型方式再現;未來完成後,將成為臺南市數位資料庫的重要資產,可作為臺南市相關實體展示、電影場景建置、博物館展覽等使用之基礎資料,應用範圍相當廣泛。

本次歷史場景調查由成大建築系黃恩宇教授主持,日前比對荷蘭及本土相關資料後,初步發現以民權路為軸線一帶的街廓分布與土地家戶分割,很可能源自於荷蘭時代的土地分配!亦即,當年荷蘭人規劃建造之普羅民遮市鎮的輪廓與街道,仍存在於今日臺南城市的空間紋理中;其形式與尺寸,亦反映當時荷蘭本土與荷蘭東印度公司海外城市規劃的思維。

此外,透過對照清代赤崁樓圖像與17世紀荷蘭本土/海外城堡要塞案例,並參考當時荷蘭城堡要塞設計理論,團隊也重建出普羅民遮堡的合理樣貌:其建築特徵吻合當時東印度公司於亞洲各據點興建的對角雙稜堡要塞類型,但也有與其它案例不同的獨特處;而在清領與日治時期方面,成大團隊的研究亦有重要進展,後續將重建出園區及其周邊重要歷史街區在不同時期的可能樣貌。

文化局指出,歷史、考古與文化資產保存目前已推進至數位化時代,可整合應用的層面也已到達另一個廣度,黃偉哲市長對這項工作的發展相當關切重視,尤其臺南市政府做為臺灣歷史文化之都,除設有文資處、考古中心等專責單位實質參與城市歷史文化保存工作,透過本案開發數位化保存的各種可能性與運用方式,也期盼未來能創建嶄新應用型態來呈現臺灣歷史文化的獨特風貌。


中華海峽傳媒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見證府城400年變遷 赤崁歷史風華虛擬重現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