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19年12月22日星期日

國際志工團隊聯手培育臺灣國小童 成為黑面琵鷺保育小尖兵

【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由南臺科技大學產設系程筑鈺副教授所帶領的FunEdu Lab志工團隊,日前在科技部科學志工南區志工服務計畫補助下,與遠從日本東京工業大學的土肥真人教授帶領NGO保育團體- TeamSpoon團隊,以及臺灣黑面琵鷺保育學會,聯合舉辦了一場國際志工工作營。

此次活動,讓參與的師生體會到,科學是種對世界的基本看法和態度,不單單是一門難以理解且系統化的知識;科學關乎環境與生態,如何將正確的科學態度與研究精神傳達給下一代,也就是科技部推動科學志工服務偏鄉的關鍵核心目標。

校方表示,服務對象是臺南市成功國小與臺南北門文山國小的師生們,活動當天,由臺南市七股區頂山里的年長志工爺爺奶奶們,在賞鳥亭中帶領所有的師生實際觀察黑面琵鷺的覓食、休憩、理羽等生活習性,並介紹他們在臺灣的棲息分布情形;同時,透過課程的講述介紹了仿生科學、科學調查方式以及亞洲黑面琵鷺遷徙與不同棲息地的介紹。TeamSpoon團隊運用引導的方式讓學生認識黑面琵鷺在韓國、日本、與臺灣之間的地域關係及棲地差異性比較,再以Satoru Matsumoto先生的繪本進行一場多語言的聯合導讀。

「The Letter from Poo,a Black-faced Spoonbill」是一本分別為英文、中文、日文、與韓文四國語言的生態繪本,在場的志工們也正分別來自於美國、臺灣、日本以及韓國的研究生們,他們與小學生們圍成一個圈,以輪流的方式用著自己的語言,一句句地將繪本中,因人類將環境破壞而漸漸沒有安全棲息地的黑面琵鷺「Poo」的傷痛與呼籲朗誦出來,一開始因為語言的隔閡有許多趣味的情況出現,但當故事進持續行後,所有不同國籍的師生都融入了Poo的情緒,與對環境與生物的保護使命中,再無隔閡。

南臺科技大學校長盧燈茂表示,國際交流與落實社會教育責任一直是本校大力推廣方向,照顧偏鄉學童與科學教育推廣更是臺灣教育者們不可懈怠的責任;整合科技部、南臺科技大學、日本東京工業大學與臺灣NGO們的眾多資源,透過不同的國家志工們進行一場認識黑面琵鷺的工作營,不但可以提昇臺灣未來棟樑的科學教育養成與生態保育的國際觀,同時為環境保護與黑面琵鷺保護盡一份力量。


中華海峽傳媒 #黑面琵鷺 國際志工團隊聯手培育臺灣國小童 成為黑面琵鷺保育小尖兵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