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19年4月9日星期二

慧傳法師+林奇芬暢談EQ與理財 南台別院安樂富有講座

【記者于郁金/郭騏樂/臺南報導】人生除了擁有外在的財富,智慧、慈悲、健康、歡喜、自在等內在財富也很重要;如何善用EQ,具備內在與外在財富,讓人生更圓滿?佛光山南台別院安樂與富有系列講座於4月7日晚間,邀請佛光山常務副住持、都監院院長慧傳法師與Money錢雜誌社長暨顧問林奇芬講師,主講《EQ與理財》。臺南區總住持滿舟法師引言:「內在財富往往是累積外在財富的關鍵,EQ好的人懂得如何與人相處、與人溝通互動,就有機會廣結人緣、獲得財富。」講座吸引1,033位民眾前來聽講。

星雲大師幼年出家,寺院裡薰習黃金是毒蛇,貧窮是清高,有一天無意中聽到知客法師和信徒說:貧窮是罪惡!如果人人都貧窮,那極樂世界黃金鋪地誰來建設呢?大師當時不能理解,隨著時代遷流年歲閱歷,漸漸體會自己可以清苦,但常住社會國家必須富有;自己不要貪求,但是,要讓大眾都要有錢,這是星雲大師對外在財富的肯定。大師何時開始培養內在的財富?趙樸初曾讚大師:「富有三千界,貴為天人師」,大師早年來台灣生活清苦,艱難時不為趕經懺功德金動搖,發願要佛教靠我,我不靠佛教,為佛教勇往直前、發心立願、振興佛教,這份心意就是內在的財富。

「理財不是講投機一夕致富,而是管理人生,舉凡生活需求、照顧家庭、風險預防、老年照顧等面向都應該有所規劃,理財是為了解決以上問題。」林奇芬講師點出健康家庭收支4321分配法,買屋前要存購屋頭期款,分配比例以房貸40%,日常生活支出30%,投資儲蓄20%,保險10%,買屋後子女教育金與退休金都需要考量。

慧傳院長提到佛教財富觀,彙整經典中財富的運用,應適當分配於謀生技能、日常家用、儲蓄習慣、合作投資、喜捨布施、廣植福田、有善知識;以星雲大師求財富祈願文為例,內在財富與外在財富平衡,求財富的目的不在於堆疊物質權勢,而是長養慈悲助人、廣結善緣之心。

「錢,用了才是自己的。佛光山不是有錢,而是會用錢;佛光山日日難過日日過的生活下,將每一份淨財都用在培養人才、弘法利生的佛教事業。」佛光山辦理文化事業,1977年成立佛光大藏經編修委員會,歷年重新編修出版阿含藏、禪藏、般若藏、唯識藏、本緣藏;以僧伽教育、信眾教育、社會教育培養教育人才,社會福利慈善普及國際;佛光山的信念是要藉著佛教的力量,把苦難的娑婆世界建設成富樂的人間淨土。

打理好自己的人生,個人做好理財,社會就富有了,理財的訣竅不是快速賺錢,而在於長期投資,存知識才能有財富。林奇芬認為,年輕人一開始要充實專業知識,中年再開始培養第二專長,迎接老齡化社會培養自己一輩子,如大師語錄,真正富有的人,外財與內財俱有,知識與信仰同重,接收與施捨並行,擁有與享有兼備。慧傳法師分享:「存錢是福報,會用錢才是智慧」,為講座畫下圓滿句點。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