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日上午10時許,一群90年代的年輕男女學子高束髮髻、交領右衽、著廣袖古服、長袖飄逸,開始進行莊嚴的祭禮,包括以進位、賓盥、上香、進奠幣、三獻禮、讀祭文、祭江、吟誦離騷等;其中蘭湯祓禊,是用沾水的菖蒲拂拭對方,以示驅除晦氣;點雄黃則吸引了許多小朋友的青睞,用毛筆蘸雄黃點於額頭,據說就可以驅避毒蟲,以鎮邪、祈福;隨後活動現場進行隆重莊嚴祭禮,鼎、爵、盤等古代禮器所營造的肅穆氛圍,具有深厚文化底蘊,如時光隧道般身歷其境,彷彿穿越千年時空之感。
端午節係每年農曆5月初5又稱端陽節或五月節,為紀念戰國末期楚國愛國詩人屈原,衍生出賽龍舟食粽子等傳統習俗,端午節也保留了傳統端午驅疫,避瘟等習俗,其中如「射五毒」把五月五日訂為驅感溫疫、毒蟲的日子驅趕(蠍、蛇、蜈蚣、壁虎、蟾蜍)等5毒;「點雄黃」,用毛筆蘸雄黃點于額頭,據說就可以驅避毒蟲,以鎮邪、祈福;更傳承了中華民族對屈原精神的敬仰和紀念、促進了兩岸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同與宏揚,拉近了兩岸間的距離。
遠從臺灣來的中華經濟文化發展促進會主席暨中華國際文教交流促進會理事長許水樹致詞表示,今日兩岸共同祈福、共同感受傳統文化的場面,習俗以及祭拜禮數的過程,很有意義。
許水樹表示,臺灣與福建晉江海峽僅一水之隔,兩岸同根同源,共同以傳承華夏5000年悠久傳統文化為中心,兩岸共同祈福、共同感受傳統文化的場面,習俗以及祭拜禮數的過程,非常溫馨感人;晉江和台灣僅一水之隔,雖然兩地都有端午祭屈原的活動,臺灣當地的祭拜儀式,比較簡單、平民化,而在晉江的祭拜儀式更加傳統,原汁原味,相當震撼!也非常有意義!

林永達強調,海峽兩岸首屆端午文化節活動目的在於加深民眾和青年學生對文物及傳統禮儀的認識,以及拉近兩岸互動及友誼,親身體驗傳統非物質文化,宏揚中華傳統文化,傳承推廣晉江地域文化內涵,向海內外人士展示晉江傳統文化,提昇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進而提高整個社會的道德水準及水平。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