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小腸出血難診斷,僅佔腸胃道出血5%,傳統檢查難以觸及!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吳佩叡指出,小腸出血不像胃、十二指腸及大腸出血可經由傳統胃鏡、大腸鏡診斷治療;而且小腸出血較不常見(佔腸胃道出血約5%),但若在老年人、慢性腎臟病、心血管疾病、肝硬化或使用某些藥物(非類固醇抗發炎藥、抗凝血劑或抗血小板藥物)者小腸出血機率會比較大。
老婦黑便頭暈無力竟小腸出血 奇美醫:膠囊內視鏡×氣囊式小腸鏡揪出病灶
小腸長度長達5至6公尺,又位於腸道中段,是一般傳統胃鏡及大腸鏡較難達到區域;且電腦斷層及核醫腸胃道出血掃描等對少量出血小腸出血診斷率並不高;小腸出血在診斷治療上較為困難,因此在經過完整胃鏡、大腸鏡檢查後,會考慮膠囊內視鏡檢查,若有發現疑似出血點,再安排氣囊式小腸鏡進行止血。
膠囊內視鏡揪出隱藏小腸出血,利用氣囊式小腸鏡止血讓8旬女擺脫困擾
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吳佩叡舉案例說明,82歲陳女士,長期患有末期腎臟病,每週規律洗腎三次;半個月前,解便時發現變為軟質黑色,偶爾還會頭暈無力;於是到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吳佩叡門診就醫,吳醫師初步診斷為消化道出血,並安排胃鏡及大腸鏡檢查;然而檢查未找到明確出血點,黑便依然沒改善,只能先輸血維持血色素穩定及緩解症狀。
吳醫師懷疑陳女士可能是小腸出血,於是安排膠囊內視鏡檢查;檢查發現空腸有出血情形,隨即安排氣囊式小腸鏡檢查並進行止血;術後,陳女士的症狀明顯獲得改善,排便及顏色正常,體力也恢復很多,後續追蹤血色素沒再下降。
膠囊內視鏡助力小腸出血診斷新利器,揪出隱藏小腸病灶
奇美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吳佩叡進一步說明,膠囊內視鏡是做成膠囊形狀的相機,病人吞入後可在腸道內連續拍照8至12小時,可以完整地「看」到小腸內疑似病灶,但缺點是只能「看」而無法做治療;一般若病人沒有腸胃道狹窄、阻塞、裝心臟節律器或懷孕者皆可使用;以目前健保來說,若重複做過2次以上胃鏡、大腸鏡,且電腦斷層或核醫出血掃描皆無法找出出血原因時,可以健保給付此項檢查。
氣囊式小腸鏡精準止血,病人需全程鎮靜或麻醉以減緩檢查不適
奇美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吳佩叡表示,若膠囊內視鏡發現疑似出血點,醫師會根據膠囊定位結果,選擇由口或肛門做氣囊式小腸鏡檢查,並進行止血;但由於氣囊式小腸鏡是侵入性較高檢查且耗時較長,病人需要全程鎮靜或麻醉以減緩檢查過程不適,但能有效解決小腸出血診斷與治療難題,讓病人改善症狀。
異常排便、慢性貧血或腹痛,應及早就醫!
分類:健康醫藥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