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9歲小明每星期仍會尿床3~4次,就醫問診時發現他白天不會頻尿或滲尿,也沒有便秘問題,但是看起來睡眠不足的樣子,爸爸說他晚上打呼很厲害,還有呼吸中止現象;檢查發現小明有肥胖的症狀,生殖器、腰薦椎、尿液檢查與腎臟膀胱超音波檢查則都正常;因為晚上打呼很厲害且會尿床,安排了睡眠檢查。成大醫院小兒腎臟科陳致嘉醫師表示,檢查後發現小明是重度睡眠呼吸中止患者,經由合適正壓呼吸治療治療3個月,尿床症狀顯著改善,白天精神狀態也改善了。
兒童尿床該麼辦?醫師分享乎你知
陳致嘉醫師指出,小明是狀況比較特別的尿床患者。事實上,尿床並沒有想像中少見,根據流行病學資料,5~6歲兒童有約10%會尿床,12歲仍有約3%會尿床,而男性發生機會比女性高;如果5歲以上,每個月仍至少發生1次尿床,且持續3個月以上,就應要尋求醫師評估診療;尿床的原因分為原發性與繼發性;目前認為原發性尿床可能成因有3部份:喚醒困難、夜間多尿與夜間逼尿肌過度反應,且可能與環境、基因多有相關;其中的夜間多尿,可能與抗利尿激素不足或腎臟溶質排出過多有關;繼發性尿床的成因則相當多元,包括:便秘、壓力、呼吸中止、神經性膀胱、構造異常等,需要依據病史與相關檢查來做區分。
陳致嘉醫師指出,尿床的評估仰賴詳細病史詢問,包括:排尿日誌紀錄,也需要合適的理學檢查、尿液檢查、超音波檢查,乃至尿流速或尿路動力學檢查等,以找出真正原因,進行合適的治療。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