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2023年12月21日是「骨科醫師陳建宏醫療巡迴列車」全台講座第400場,過去7年來的講座現場,只要陳醫師一開口,許多聽眾總被他幽默互動方式深深吸引,除了提醒大家如何延緩失能和預防老化外,也教導婦女或是步入中年者如何增肌減脂,提早預備並啟動健康銀髮生活。
陳醫師講座上常會這樣說:「長者唯有積極面對每一天,照顧好自己,才是保持健康和延缓老化最佳方法,也是對下一代最好的禮物」。
陳建宏醫師表示,「骨鬆性骨折」,最恐怖的是「髖關節骨折」,若以臺灣一二1年2萬例個案,有2成約4000個家庭,因為患者往生而心痛;有3成約6000位患者進入到慢性照護,這些長者在生命最後8年內,不斷地在醫療院所與長照機構奔波,所耗費時間與金錢成本無法精算,保守估計,每位長者8年長照費用約需300萬元(不含家屬付出時間成本與潛在性就醫費用),未來再次骨折風險或是鄰近手術部位再骨折風險依舊很高。
相關統計顯示,臺灣髖部骨折是亞洲第1,每年約有2萬個長者因而接受相關手術治療;髖關節骨折術後一年死亡率近兩成、失能近3成,僅不到一半個案可回復本來生活。
陳建宏醫師說明,這樣冷冰冰數字也許看不出實質臨床意義,最大主因乃骨質流失或是疏鬆本身是完全沒有症狀的,然而對於病人而言,只有「骨折」或「沒骨折」差別,而健保只給付在嚴重個案。
陳建宏醫師指出,骨質疏鬆不像其他慢性病等可透過簡單測量或是抽血得到報告,從預防醫學觀點,盡早作骨質密度(DXA)及肌少症的評估與治療,才是真正照顧自己身體最好方式,而不是等到意外骨折了,再來思考保險給付項目,因為自己及家屬疏忽,導致這些患者,很多都已不能再生活自理了。
陳建宏醫師強調,相較於失能所帶來龐大社會成本,預防性骨質疏鬆藥物或是運動營養介入費用不但是良善投資,進而還能改善我們人生最後幾年生活品質,讓我們可像英國女王一樣,可以健康的活到人生最後幾天;骨質巔峰是有限的,失能骨折是無償的,唯有盡早找到合適骨鬆肌少醫師,方能減少人生最後幾哩失能路。
「骨質疏鬆症學會」為提供國人骨質疏鬆諮詢或治療時的優質醫療院所(含最標準骨密dxa檢查)選擇,積極建立臺灣本地骨質疏鬆友善認證地圖。「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秘書長林松彥醫師表示,今年10月開業「陳建宏骨科診所」,通過本學會嚴格審核,包括醫師、院內設備、疾病風險、醫療衛教、運動衛教等各項評估,於112年12月16日獲得「骨質疏鬆症友善機構證書」,臺南市除成大醫院、安南醫院外,是第3家認證也是臺南地區第1家通過認證診所。(陳建宏醫師提供照片)
分類:健康醫療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