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人生總有希望,永遠不會太晚。」孫明廷教授是美國華盛頓大學(西雅圖)著名華人學者,在影像處理領域的研究具相當知名度,近日受國立成功大學敏求智慧運算學院邀請,在成大電機系館迅慧講堂舉辦講座,分享自身研究經驗,鼓勵學生突破自我。
成大敏求智慧運算學院詹寶珠院長致詞表示,孫明廷教授1996年就獲選為IEEE Fellow(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Fellow,國際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會士),研究成果突出,同時桃李滿天下,例如許多學生任職微軟,尤其對於相關壓縮技術國際標準制定國際標準影響甚鉅。
不要小看臺灣不要看輕自己
孫明廷勉勵成大學子,「要對自己有信心,現在很多全球第一都在臺灣。」他指出,2021年全球純半導體行業設計營收前10名公司,就有7個公司董事長或執行長來自臺灣,包含輝達、聯發科與聯詠;成大學生到世界各地跟人家競賽都不會輸,現在的社會,只要是自由競爭就會有壓力,但要記得不管做什麼事情,眼看前面、活在當下,把研究做好、把工作做好,不要羨慕別人。
孫明廷教授研究領域橫跨VLSI晶片設計到影像處理,他分享一路以來跨領域的方法:接觸到新的領域,會先找專家一起合作,即使可能很難找到另一名研究生,但可以多跟教授討論、跳脫框架思考,腦力激盪,只要夠積極,討論過程中,就能產生出很棒火花。
孫明廷也勉勵學生要增加英文及寫作能力,多練習口語表達。「不懂的事情就要問」,自己也很常使用google,只要能善用周邊資源,經常與教授討論,就能獲益良多。
大學時多方嘗試不要設限
「勵志方面的書,坊間都找得到,今天就來講講自己的故事。」孫明廷教授開場時幽默說,他與成大師生分享自己研究經驗及各階段人生經歷,鼓勵同學找到自我、突破成長停滯期。
孫明廷教授回想學生時期,在雄中就是看參考書、考試,沒有太多興趣,去北部讀大學,自己就像是放飛的小鳥,每天都跟同學一起讀文學、科普的書,還去學圍棋、橋牌、桌球,「人生突然解放,卻完全找不到該做什麼」,當時最好的朋友還玩到被臺大退學,不過後來迎頭趕上,當上某國立大學物理系主任。
「說真的大學時不是認真好學生」,孫明廷教授說,當時忙著摸索人生樂趣,沒認真唸書成績不太好,但也保持中上、沒有不及格,畢業後不知道該做什麼,糊裡糊塗地跟著同學申請國外獎學金,想著德州生活費較低,就決定要去美國德州大學阿靈頓分校讀碩士。
想要改變人生永遠來得及
孫明廷笑說自己是黑手出身,帶著家人湊的3000元美金及1張「只去不回」單程票,隻身前往美國,靠著當助教、在學校打工賺取學費;讀碩士時成績都是A,不怎麼有壓力,順利畢業申請上UCLA博士班;沒想到名校高手如雲,當時認識1位來自蒙古的朋友,40幾歲才到美國唸書;本來以為自己已經很努力,沒想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這位朋友口袋裡只有10元美金,還要邊當管家邊唸書,加上幫學校修理電子儀器才能生活。
孫明廷感嘆說,年經時即使成績不傑出,只要肯努力,還是能達到目標;教書過程中,聽見學生說對人生感到迷惘,在大學、研究所階段,顧著讀書不知道要做什麼,看不到前途;他則勉勵學生「車到山前自有路」,人生每個階段都會遇到不同問題,只要專注當下,把事情做到最好,就不要太擔心。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孫明廷分享自身研究經驗,鼓勵學生凡事要注重事物本質,而不是外表與名稱;要找到一個只有自己在做、別人都沒有做過事情很難,但如果能夠多方學習,把不同領域東西整合一起,結合跨學科知識學習,就能為自己找到更多機會。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