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安因父母離異而與父親同住,在父親往生後的一連串生活壓力下,出現縱火偏差行為,更因不懂法律而入監服刑;出獄後安置於機構,並透過法律途徑由高雄市政府社會局擔任輔助人,以維護相關權益;在機構安置過程中,小安與其他住民有一些衝突,且當他情緒不穩或自認委屈時,會選擇劃傷手臂來抒發壓力。
喜憨兒監護案社工介入後,先讓小安知道,不論發生何事,社工都會陪他一起面對,並透過一些舒壓道具,來舒緩他的情緒;經過1年多努力,自殘頻率下降,心態也比較正向了。
同樣受監護宣告的阿生,是一位長時間居住在社區心智障礙者,由於原先居住房子無法繼續住,只好另租他處;透過網路找到一間適合房子居住,卻受限於阿生是心智障礙者,在租屋過程中,不乏聽到「他是心智障礙者」,「萬一死在家裡怎麼辦」,「他會不會把家弄得跟垃圾堆一樣」等話語。
即使社工員再三強調阿生具有一定程度生活自理能力及溝通能力,甚至陪同他一起看屋,仍然無法逃離所謂的「社會排除」;所幸經過半年多努力,房子終於找到了,房東還因為阿生是心智障礙者,提供一些義務協助。
喜憨兒基金會表示,這些弱勢個案就散落在社會角落裡,基金會社區支持團隊正是一雙扶助的手,守護他們權益,解決遇到難題;若是對於監護宣告或輔助宣告有任何不清楚地方,也都歡迎來電基金會726-6096做洽詢,本會將提供實務經驗給予參考。
分類:社會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