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21年10月17日星期日

成大醫:蹲再低也不怕脫臼-雙動式陶瓷人工髖關節

【記者于郁金/連凱斐/臺南報導】林先生是優秀的「土水師傅」,貼磁磚技術更是一流;由於做工仔細、從不馬虎,排隊等著他施工的案子一個接一個,一整年幾乎少有休息;1年前,林先生感覺搬重物時左邊鼠蹊部隱隱作痛,一開始以為是太疲勞或肌肉拉傷,但情況卻越來越嚴重,最後連要蹲低處理地板泥作及瓷磚工程都沒辦法;有朋友說可能是骨質疏鬆,要他趕緊到醫院檢查。

成大醫院骨科病房主任暨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副秘書長戴大為醫師為林先生安排X光檢查,發現已不是單純的骨質疏鬆,而是「骨壞死」;用來承受上半身重量的股骨頭在左髖部X光檢查下顯示已經壞死,且關節面因無法承受身體的重量而坍塌;由於疼痛已難以忍受,林先生希望盡快接受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以恢復行動及工作能力。

林先生選用雙動式陶瓷人工髖關節,並以微創手術進行置換,手術當天下午就能下床站立及行走,3日後出院,不到1個月就回到工地;陶瓷人工關節是目前最耐磨的材質,搭配新型「雙動式防脫臼」設計,即使蹲低施作地板磁磚也沒有問題。

股骨頭壞死又稱為「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在疾病早期可考慮藥物治療,或做減壓手術。戴大為醫師指出,減壓手術是以X光定位,用器械鑽到已經沒有血液循環供應的骨壞死處,使局部流血以修復,輔以補骨手術促進骨質再生;手術很單純、傷口也很小,有效機會約3-6成,一般來說,越早發現越有機會;但若是關節面已經塌陷,就只有置換人工髖關節一途。

戴大為醫師指出,以現在成熟的手術技術,只需30-40分鐘即可完成,術後人工髖關節也立即可以負重,患者很快就可以恢復行動能力,回到日常生活;至於有脫臼或創傷病史、髖關節局部軟組織受損、肌張力不足,及蹲著工作等活動角度需求較大的族群,可考慮新的「雙動式」人工髖關節,以解決傳統髖關節手術後為避免脫臼,不能坐低椅子、綁鞋帶、蹲低等活動限制。

本身亦是醫學工程博士的戴大為醫師指出,雙動式全髖關節其結構由金屬髖臼杯、超耐磨聚乙烯雙動內襯、球頭組成,擁有2個活動介面:球頭與雙動內襯、雙動內襯與髖臼杯,可活動範圍接近仿生的髖關節;在人工髖關節的材質上,第四代的陶瓷材質比傳統金屬頭更耐磨、更不易附著細菌,且其直徑較大,亦能有效減少脫臼可能性,可望延長人工髖關節使用壽命。

戴大為醫師,學歷:成功大學醫學工程研究所博士、成功大學醫學系學士;經歷:成大醫院骨科部住院醫師及總醫師、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新化分院骨科主治醫師、日本大阪市立大學骨科部研修、醫療保健書籍「骨質疏鬆&肌少症診治照護全書」作者、骨科國際教科書「人工髖關節及膝關節新進展」作者群;現任:成大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暨骨科病房主任、成大醫院臨床助理教授、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副秘書長;專長:微創人工關節手術、退化性關節炎與骨質疏鬆症治療。(于郁金攝)






















中華鱻傳媒 成大醫:蹲再低也不怕脫臼-雙動式陶瓷人工髖關節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