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20年5月20日星期三

談多發性早期肺癌 奇美醫:「複合手術室」精準定位 輔以胸腔鏡手術切除

【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近年來,由於民眾健康意識的抬頭及健檢(低劑量電腦斷層)的發展,使得愈來愈多的肺癌得以在早期就被發現,加上現今手術技術及儀器地進步,對病人實施精準醫療,得以提高肺癌的存活率!

年約60歲的女性病人小花(化名)拿著他院的檢查報告至奇美醫學中心胸腔外科主治醫師陳照坤門診,報告上寫著肺部多發肺結節,因小花之前就有檢查出一顆肺結節,多年來未曾追蹤,最近在子女的陪同下做了電腦斷層檢查,從一顆變成多顆節結節,小花在診間緊張地問道:「變這麼多顆出來,是不是肺癌?已經轉移末期了?」陳照坤醫師從影像學上的判讀說明,應是肺癌的可能性高,但不見得已經轉移,與小花討論後建議進行手術切片;經由複合手術室精準定位,成功取得多顆結節後化驗,病理報告顯示為「多發性早期肺癌」,慶幸的是淋巴結皆無轉移,後續檢查也無遠端轉移的情形,但因一開始檢查出的肺結節隨著時間已有變大,經由肺癌團隊會診討論後,後續小花接受輔助性化學治療,目前於門診穩定追蹤中。

年約50歲女士小娟(化名)因有肺癌家族史,於健檢中發現肺部有多顆結節,因而求診於奇美醫學中心胸腔外科主治醫師陳照坤,陳醫師與小娟討論後決定手術,經由複合手術室精準定位技術的輔助,亦成功的取下多顆結節後化驗,病理報告顯示為「多發性早期肺癌」、「原位癌」,後續於門診定期追蹤。

奇美醫學中心自民國106年引進複合手術室,針對肺小結節的處理,得以更得心應手;依據奇美醫學中心臨床經驗統計:經由胸腔外科醫師判斷需進行切除之肺結節中,有高達7成為早期肺癌,其中更有12%為多發性早期肺癌(2個原發肺癌約9%、3個約2%、亦有4個但個案數較少),針對早期肺癌病人的手術設計,除考慮癌症控制之外,也需考量病人術後肺功能變化、整體身體狀況、及生活品質等,藉由複合手術室精準定位病灶所在,再輔以胸腔鏡手術實施楔狀切除、肺節切除、或肺葉切除等方式。

針對多發性早期肺癌的診斷,主要是依賴病理上的細胞型態判讀,分為以伏壁型(lepidic)、腺泡型(acinar)、乳頭型(papillary)、微乳頭型(micropapillary)和實體型(solid)的五大類,肺癌依據其不同的細胞型態比例,在病理標本上長成不同的樣子,提供病理科醫師及臨床醫師將其區分為多發早期癌症、或是肺癌已產生肺部轉移性結節,與病人討論決定後續治療方向。

在臨床操作上,除病人症狀及家族史外,臨床醫師根據影像判讀,決定治療方向,除了大小之外,根據電腦斷層,將型態大致區分為毛玻璃狀結節(ground glass opacity,簡稱GGO),同時包含部分實質性病灶與毛玻璃樣陰影的部分實質結節(subsolid nodule)和實質性結節(solid nodule),如果病人影像學上呈現的多顆結節是以毛玻璃狀陰影成分為主,那判斷是多發性肺癌的機率較高,則應鼓勵病人早期接受手術治療診斷,最後以病理上的證據來分期及後續治療方針的安排。

奇美醫學中心胸腔外科主治醫師陳照坤表示:奇美醫院引進複合手術室,迄今已為近150位提供早期肺癌患者治療;針對此類多發性結節的處理,除了需視其結節的大小、影像學上的型態、病人是否抽菸、癌症病史、肺癌家族史等相關風險因子等,決定後續是追蹤或是手術切片等,手術方式亦須視其結節大小、位置設計其切除範圍。(于郁金攝)














多發性早期肺癌,奇美醫院,複合手術室,
中華海峽傳媒 #多發性早期肺癌 #奇美醫學中心 #奇美醫院 #複合手術室 #胸腔鏡手術 談多發性早期肺癌 奇美醫:「複合手術室」精準定位 輔以胸腔鏡手術切除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