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19年12月11日星期三

跳脫思想框架重新當小孩 南台別院空間美學成長營精彩落幕

【記者于郁金/郭騏樂/臺南報導】經過了幾個月學習,「2019空間美學成長營」在佛光山南台別院-人間大學臺南分校精彩落幕;10幾堂的美學課程,緊扣著空間光影的主題,在楊雅文、黃勻芳、陳宜婷、李漢琛等多位業界資深創意人帶領下,學員們透過基礎美學、設計思考、色彩學、光影、尺度等一連串別具心裁的學習課程,都有點不同了。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最大的收穫,除了學習到創意思考的基本概念外,紅殼設計空間負責人之一,同時也是空間美學成長營課程召集人的楊雅文設計師說:「我的初衷其實是期望學員藉著這些學習的過程,能突破自我、跳出自我。這個營隊只是展示空間學習會有的那些房間,然後提供一把鑰匙,課程結束之後,相信參與者會有能力在別處找到第二把鑰匙更深入的去學習、去感受這些議題與美好。」

李漢琛說:「思考是一件有點抽象,但又好像我們一直都在做的事。」最開始在年齡的規劃上,沒想過跨界思考甚至混齡招生的狀況,竟意外讓這堂空間美學成長營,有了不同的火花;好讓原先對於年齡有所落差的學習疑慮,在每次課程結束後都減少了一些。

楊雅文說:學員之間的互動是自然而然的,是跨領域跨年齡的,年紀大的會帶領年紀小的學員,慢慢的彼此之間都會有所互動;而那些交談,那些對話以及嘗試,對許多學員來說都是新的突破;回到原點,每個人都將是歸零的狀態;藉著吸收不同領域的知識,卻更能同理心的去思考且尊重他人的想法。

得到答案是件容易的事,面對時代飛速的變遷,我們卻往往忘了找尋問題的根本;成長營的合作與互動,不僅讓學員學習跟他人談話,同時也是學習與自己對話;不妨自問,我們對於自己的認識又有多少呢?「動手做,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通過自己動手做的過程,那些既有的思維框架才會逐一顯現,好來考驗我們解決事情的能力;那便是一個重新認識自我的過程。

陳宜婷:「我們一般是從作品,藝術品上來認識、體驗美這件事,比較少解構成線條、色彩、形體等單一元素來深入探討。」資訊獲取越漸容易的現今,每個人對於外在環境的感知卻越漸麻木;有鑑於此,「空間美學成長營」講求的不是速成的創意學習,而是讓每位學員從中學到生活的態度,開啟那些尚未觸及的感知力。

如同此次主題「光、影」來說,我們是否曾注意生活中何時有影?何時無影呢?日常的許多些微,又是否早已被忙碌所覆蓋了呢?現實生活裡我們或多或少都能感知「光」的存在與變化,但卻鮮少關注光背後密不可分的「影」;於是,發現「影」這件事就成了課程中十分有趣的互動之一;另外,課程中的尺度學習也備受好評,對比於想像與實際的落差,讓學員認識到物件的比例原則,跳脫原有的思考模式;意外的是,在認識空間尺度之前,居然還得從認識自身的尺度開始。

黃勻芳感性地說:我們一般會覺得認知尺度概念就是從書本上的各種數據去學習,但我認為與其死背不如從他們的身體去學習是最快的;就如「人屬於未完成品,人必須做好成長的準備,擁抱改變,做個興奮的小孩.」德國畫家保羅·克利(Paul Klee)這麼說。

黃勻芳進一步表示,來參加空間美學成長營的學員,現在或未來不一定要是相關領域的創作者,教導學習空間設計並非我參與本次營隊的初心,在我的認知裡,若要學習這些專業應該去學校裡系統性的學習,這是我的想法。

楊雅文說:關於課程之於她的最深感受,回到最初規劃的討論上,她也不斷自問自己能帶給參與者哪些;這裡我想強調「我們不是講師,我們和學員一樣是營隊的參與者」,我希望我們能一同經由這些輕鬆愉快的課程,一起重新感受生活周遭的形體、精神,嘗試去打破過往教條,獲得「自原點重新發現」的珍貴經驗與能力,人生不能重啟,但思維、觀點是可以不斷重啟的。

「2019空間美學成長營」課程的結束,代表的只是一個段落的總結,學習的路其實還很長,擁有開放的心其實是最重要的。結業式中,佛光山臺南區總住持滿舟法師特以「人要不斷自覺,自覺才會進步;面對複雜多變的未來,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要訂定終身學習的計劃。」星雲大師說到的這段話,來與所有學員及與會貴賓分享與勉勵;尤其教育最重要的是正確的價值觀與生活態度,佛教教育意義是啟發心智,完成人格,培養終身學習素養。

滿舟法師表示,而所謂「素養」,就是「知識、能力、態度」;譬如,知道如何游泳是「知識」,游得很好是一種「能力」,養成游泳習慣維持健康是「態度」,「三者兼備,才能成就未來,面對快速變遷的世界所需要的素養。」期望所有學員透過空間美學成長營各種課程的學習,培養自學力自覺力,發揮集體創作的團隊精神,成為與時俱進的終身學習。






中華海峽傳媒 #南台別院 跳脫思想框架重新當小孩 南台別院空間美學成長營精彩落幕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