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于郁金/金門報導】「文化部推動國家文化記憶庫計畫補助案」日前已通過由金門籍旅台從事文物普查專業公司宜誠資訊,與包括金門縣閩南文化協會等在地文化界社團、文史人士合作策畫申請「戰時憶往—八二三炮戰流亡學生的流金歲月」,開始進行當年這群金門中學流亡學生相關圖文紀錄徵集及口訪,對象不限流亡學生本人,也可以是師長、家屬、校方、政府或教育單位,歡迎見證者參與及擁有相關見證圖文者,前往「戰時憶往-八二三砲戰流亡學生的流金歲月」粉絲專頁了解和留言及留下聯絡訊息(https://www.facebook.com/culture8699/)或電洽宜誠資訊02-8712-3009#113張小姐。
主辦單位說明,本粉絲專頁「戰時憶往-八二三砲戰流亡學生的流金歲月」期望透過廣泛收集一手史料及二手研究,以收藏當年流亡學生生命歷程,與歷史背景相呼應,將與「八二三砲戰流亡學生」相關的學生、師長、家屬、學校、地方教育單位等各自個別記憶,集結成為這個大時代共同憶,藉此再現「流亡學生」生命記憶,並呈現個人與國家命運休戚與共的國族認同,讓民眾易於看見、理解與認同在地文化。
該計畫執行單位表示,1958年八二三炮戰爆發,隆隆砲聲打響了一波「流亡」潮;根據金門縣政府統計,自金門遷往臺灣「流亡學生」共有914位,另教職員39人、眷屬68人,學生登記分發至臺灣各中學,其中以嘉義中學、板橋中學為數最多,這段經歷有如金門中學版「未央歌」,見證那個戰亂時代下的金門學子分批搭軍艦赴台,離散各處的莘莘求學路,絕不是現在的臺灣和金門學生能感受得到的,實在值得完整將這段記憶列入國家文化記憶庫珍藏。
一般民眾對於金門印象總是菜刀、貢糖與高粱酒,而金門處於重要戰略要地,其對於國家發展有不可磨滅之重要性。執行單位表示,為推廣及深度發掘研究稍顯不足之時空,藉以挖掘更多在地知識,本計畫將透過廣泛收集一手史料及二手研究,於深度了解後,進行田野調查、口述訪問及研究回顧,並聘請包括李增河、李炳團、楊清國等當事人,以及張火木、楊樹清,李福井、楊再平等文化工作者為顧問團隊,最後以紀錄片並數位化收藏緊張的台海關係下,政府政策與學生生命歷程。
計畫主持人李耀明表示,專案計畫執行期程為期1年,除開放「戰時憶往-記憶中的八二三砲戰」徵集民眾共同意憶外,另將規劃於金門高中、嘉義中學、板橋中學舉辦座談會,邀請專家及「流亡學生」對談分享,並鼓勵學生及民眾加入創作,集結後將發行專刊,以呈現不同時代背景之歷史文化激盪下,共同書寫地方文化記憶,座談會召開日期與地點將在粉絲頁公告,歡迎金門鄉親持續觀注。
分類:文化
標籤:戰時憶往—823炮戰流亡學生的流金歲月,
中華海峽傳媒
#八二三砲戰
戰時憶往—823炮戰流亡學生的流金歲月 歡迎見證者參與×擁有圖文提供建檔
主辦單位說明,本粉絲專頁「戰時憶往-八二三砲戰流亡學生的流金歲月」期望透過廣泛收集一手史料及二手研究,以收藏當年流亡學生生命歷程,與歷史背景相呼應,將與「八二三砲戰流亡學生」相關的學生、師長、家屬、學校、地方教育單位等各自個別記憶,集結成為這個大時代共同憶,藉此再現「流亡學生」生命記憶,並呈現個人與國家命運休戚與共的國族認同,讓民眾易於看見、理解與認同在地文化。
該計畫執行單位表示,1958年八二三炮戰爆發,隆隆砲聲打響了一波「流亡」潮;根據金門縣政府統計,自金門遷往臺灣「流亡學生」共有914位,另教職員39人、眷屬68人,學生登記分發至臺灣各中學,其中以嘉義中學、板橋中學為數最多,這段經歷有如金門中學版「未央歌」,見證那個戰亂時代下的金門學子分批搭軍艦赴台,離散各處的莘莘求學路,絕不是現在的臺灣和金門學生能感受得到的,實在值得完整將這段記憶列入國家文化記憶庫珍藏。
一般民眾對於金門印象總是菜刀、貢糖與高粱酒,而金門處於重要戰略要地,其對於國家發展有不可磨滅之重要性。執行單位表示,為推廣及深度發掘研究稍顯不足之時空,藉以挖掘更多在地知識,本計畫將透過廣泛收集一手史料及二手研究,於深度了解後,進行田野調查、口述訪問及研究回顧,並聘請包括李增河、李炳團、楊清國等當事人,以及張火木、楊樹清,李福井、楊再平等文化工作者為顧問團隊,最後以紀錄片並數位化收藏緊張的台海關係下,政府政策與學生生命歷程。
計畫主持人李耀明表示,專案計畫執行期程為期1年,除開放「戰時憶往-記憶中的八二三砲戰」徵集民眾共同意憶外,另將規劃於金門高中、嘉義中學、板橋中學舉辦座談會,邀請專家及「流亡學生」對談分享,並鼓勵學生及民眾加入創作,集結後將發行專刊,以呈現不同時代背景之歷史文化激盪下,共同書寫地方文化記憶,座談會召開日期與地點將在粉絲頁公告,歡迎金門鄉親持續觀注。
分類:文化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