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18年9月5日星期三

(影音)面對傳承 迎向未來 金門文化園區推動《智慧博物館島》

【記者于郁金/金門報導】面對傳承,迎向未來,金門文化園區所辦《博物館名人講堂》第2場次系列演講,主講人張善楠教授以《建構智慧博物館的理想和現實—談金門數位博物館島的想像》為題,再次掀起未來熱話題新思維,不冷場的演講中,張善楠博士一方面介紹目前應用在博物館裡的最新智慧科技,另一方面又透過工作坊的方式,與在場的聽眾互動,一起思考未來金門數位博物館島的想像。

金門文化園區《博物館名人講堂》推動《智慧博物館島》
https://youtu.be/xo5OBrnwNok
金門文化園區管理所盧根陣所長在演講結束之後,隨即指出,園區將持續落實金門縣政「永續島嶼目標」,結合產官學界,成立「數位博物館島工作小組」,不僅在硬體方向,為金門的歷史民俗博物館提出符合時代性的數位博物館的規劃,更重要的還要在軟體上,進一步結合金門豐富的人文、戰地、自然等生態資產特色,讓資源與科技充分結合,建構「永續生態博物館島」目標。

張善楠教授於107年自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退休,是該館任期最久的館長,其間即致力於將史前文化博物館建構為台灣的第一座智慧博物館,不僅讓史前館的「購票入館人數」與「全館營運收入」每年持續成長,更透過數位智慧的科技,支持其「博物館是為觀眾而存在」理念,將史前館從「文化櫥窗」轉變為「文化參與的平台」。

張善楠教授指出,這之間的差別在於過去的博物館,是以少數文化菁英為對象,並且被動地觀賞文物;但博物館在當代社會裡,不僅要考慮大眾的需要,還要讓觀眾能主動地參與;數位科技即在這轉換之間,扮演了關鍵性的角色,它能讓文物更容易親近,也更豐富而多樣地呈現。不過,即便如此,張善楠教授還是提到:「數位只是載具、內容才是王道」;因此,重要的還是要會說故事,而金門正是一個有很多故事的地方,它有閩南文化、僑鄉文化、戰地文化,乃至於因為兩岸間的小三通、大三通,及目前的新三通,這些從世界觀點下所特有的文化,都可以說出很多精彩的故事。

文管所盧根陣所長在演講致詞表示,金門不僅有很豐富的文化,而且金門的文風鼎盛,文化事業的發展非常活絡,具有發展「故事島」的條件;而且,現今的社會愈來愈重視文化,金門可以進一步透過數位科技,不僅進行博物館的教育與推廣,還能結合其中的文化元素,發展文創與觀光,藉由文化事業將金門經營成為「永續島嶼」。

盧根陣所長提到,他一直強調將金門打造成一個「活的閩南文化博物館島」,而過去提到「活的」,只是體現閩南文化在金門民眾的日常生活而已,但在聽完張善楠博士的演講之後,他認為還能透過數位科技、結合民眾的參與,讓金門這個博物館島更加活潑、生龍活虎;因此,他將儘快成立「數位博物館工作小組」,結合產官學界,創造一個結合數位智慧科技的文化參與平台,讓住在金門的民眾,或來到金門的遊客,都能徜徉在金門的傳統文化裡,一起寫歷史,共同迎向未來。

盧根陣所長進一步表示,以博物館現況發展困境及面對未來契機而言,本島博物館位於離島的過往弱勢,運用今日數位科技,正可弭補實體博物館之不足,期許更進一步透過資訊處理與技術運用,讓博物館典藏、文化、教育、研究、觀光等功能發揮極致,為重要發展目標。

盧根陣認為,此一目標,即是「博物館迎合數位化」是數位網際時代發展重點之一,博物館是資訊公共事業,隨著網路科技及資訊社會化的需求提升,如何將本博物館數位化,並重視博物館與數位科技之發展,使之成為一種網路資源資料中心,輔助全民知識經濟成長為最佳利器。

金門縣文化園區表示,本次講座即是針對金門歷史民俗博物館結合島嶼人文資源,推展「永續數位發展目標」為課題,建構一座國內唯一兼容「宗族文化」、「閩南文化」、「僑鄉文化」與「戰地文化」、「自然文化」、「兩岸文化」等極具多元文化,為特色的博物館島目標及其發展前奏探索,整體提升離島博物館體質、結合科技增加博物館可親性、專業功能提升、深化博物館常設體質內涵、加強開放民間生活的利用,並落實博物館文化平權,立基拓展國際交流契機,真正體現並達成「兼容多元文化,保存文化資產,體現人類文化史」長遠價值與經營目標。(照片由金門文化園區提供)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