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18年6月1日星期五

(影音)佛大接受2萬冊贈書 活用老祖宗的文化傳承

【記者于郁金/綜合報導】佛光大學自創校18年來,受贈圖書量最高,一筆2萬冊,於近日在雲起樓406會議室,由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林慶彰教授親自捐贈給佛大;佛大副校長劉三錡、人文學院院長蕭麗華教授、中文系主任張寶三教授,皆讚嘆林慶彰教授無私大愛、慷慨大方捐贈珍貴經學相關書籍,會將他的書籍找到最大的歸宿,經學將會在佛光開花結果。

經學治國強國!佛大接受2萬冊贈書 活用老祖宗的文化傳承
https://youtu.be/8RF8IizJpec
校方表示,有精彩可貴的圖書,學生要把握看到林慶彰教授親授痕跡之良好因緣;現已將佛大圖書館提升為國內經學圖書的館藏重鎮;因這次大規模贈書活動,佛光人文中文立刻投入經學播種的種子,讓許多失藏的書籍,可以呈現;將佛大圖書整理書目後,馬上引起海內外轟動,預期會有許多的讀者來佛大取經借書;此乃佛光圖書館(雲五館)保管王雲五先生豐富善本書之藏書後,又是一筆精彩難得!深具影響海內外經學的受贈圖書活動。

今年71歲林慶彰,臺灣臺南人,1948年生,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1990年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經學組研究員,現任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林慶彰教授乃為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曾擔任台師大、臺北大學、東吳大學教授。

林慶彰教授於講座中謙虛幽默表示,以前藏書家是被敬重的,現在則是被討厭的;曾參與主要鑑定佛光雲五圖書室內數百種真珍貴難得善本書,意外發現從未見過的善本書,如羅萬藻《十三經類語》、毛奇齡《毛氏易》、薛瑄《文清公薛先生文集》(《文清公薛先生文集》一書乃為1489年出版,迄今逾有500多年之歷史)等相關珍貴豐富藏書,經此佛光奇緣,他承諾先捐一大半2萬冊;等他把經史寫完,就將最後的部份,一併捐贈給佛光大學,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常流五大洲。

林慶彰教授進一步說明,他不算藏書豐富,雖沒有善本書,卻有六項主要特色:
1、1980年代,大陸出版品數百種,乃因當時戒嚴時期不能進口,此為臺灣目前欠缺不足的。
2、戒嚴時期的禁書和偽書共有數百種。
3、經學著作,含十三經都有,尤其日、韓、歐美、日本佛教等;收藏完整的《周易》與《詩經》等相關著作。4、國際漢學等著作。
5、佛教哲學著作。
6、大陸「以書代刊」等同學術著作品,約有600種。

林慶彰教授更提到何謂經學?曾有人答曰:「是否是經濟學的簡稱?」對其糾正並提出從經學研究中幫助文哲所復興起來,此對文哲所之貢獻,形成影響力。

佛光大學中國文學與應用學系林明昌教授就「先秦兩漢經學中的音樂影響論及反映論研究」提到:先秦樂論兩大主題,影響論則提出音樂可影響人心移風易俗;音樂反映論則提出音樂是風土民情政教民心之反映;從《荀子.樂論》樂者,聖王之所樂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風易俗易,故導之以禮樂而民和睦。可窺出「相應」的條件。

《呂氏春秋》:「故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平也;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也;亡國之音悲以哀,其政險也;凡音樂,通乎政而移風平俗者也。俗定而音樂化之矣;故有道之世,觀其音而知其俗矣,觀其政而知其主矣;故先王必托於音樂以論其教。」古人雖重視音樂的作用,但是討論卻太過跳躍而簡略,儘管相關文獻不少,然而對於不同性質的理論並未分別深入析論,殊為可惜,是知其可用而不知如何用之。

林明昌教授就「影響論與反映論交匯與分判」表示,古人雖重視音樂的作用,但是討論卻太過跳躍而簡略,儘管相關文獻不少,然而對於不同性質的理論並未分別深入析論,殊為可惜,是知其可用而不知如何用之;展望「運用音樂相關學理」,重視音樂心理學與音樂人類學、音樂治療學。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蔣秋華副研究員專研《尚書》學、《詩經》學並提到,背經與讀書是有爭議性的,更提出「讀經救中國」之理念!從研究唐文志(1865-1954)長期在教育崗位上,悉心倡導讀經,呼籲以「經學治國強國」。儒家經典於當代日本社會,作為「萬能藥」的《論語》。

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金培懿教授提及:儒家經典,由於在日本流傳久遠,故原為中國古典的經書,也已然成為日本之古典,且日本社會也和中國社會一樣,深信古代聖賢的智慧、人生哲學,一般具有普遍價值;早在明治時代,安岡正篤(1898-1983)便已屢屢提倡作為「人間學」、「人物學」儒學,目的在以儒學作為道德修養、涵養形塑人格之學問;陽明學者、東洋思想研究者安岡正篤的此一主張,在戰後日本受到歷代首相、企業家的推崇,皆以其為師;而日本社會相信儒家經典能對治人間諸多疑難雜症,簡直具有「萬能藥」功效的代表,首推其對《論語》的推崇與活用。

佛光人文學院院長蕭麗華教授呼籲:佛光人文中文當可成立「多拉A夢讀經班」。

佛光大學中國文學與應用學系所博士班暨與屏東月映千江文創協會創辦人、月映盃全國泡茶比賽創辦人戴羽禎老師提及人文回歸與文化瑰寶「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水清影現,月映千江。」

茶席李蓁銀茶師心得分享:「雲來集曠兮茶會,能與學者聚一堂,旁聽經學研討會,受益良多心歡喜」。茶席林碧霞茶師心得分享「冠蓋雲集,漪歟盛哉!」佛光大學中國文學與運用學所博士班二年級廖聆潔說:「為何外國人都可把論語發揮到極處,反而我們卻做不到?」

佛光大學中國文學與運用學所博士班二年級陳昱廷說:「栽培小天才之教育,就從讀經開始,讀經學啟發智慧,楊定一博士亦用科學方法證明推廣之;而佛光現有雲五館豐富藏書,期待未來佛光人文中文能有經費成立古籍研究中心,冀望各界先進前輩們結緣共成,活用老祖宗的文化傳承」。

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碩士班一年級王桂英分享:
「書香、茶香、口齒留香」敬上第一杯茶,您是一個陌生人;再奉第2杯茶,您是我們的朋友;第3杯茶,您是我的家人,我將用生命來保護您;這3杯茶讓我為佛光感到驕傲!如果沒有一片葉子、一根草或一叢樹來提醒深沉荒涼的山谷,生命的存在是如此豐美;以山谷來比喻道,在最低的位置,你的心能像山谷一樣,虛極靜篤;安靜地包容一切,養育萬物嗎? 這一葉清和來自寂靜,沸水擊落蜷曲,唐代趙州從諗禪師以「吃茶去」一語,代表吃茶可以悟道,百丈禪師更將茶禪之禮儀,明確地規範於《百丈禪規》中。而陸羽《茶經》一書則使得中國人品茗從實用性,轉為審美性;更使「以茶禪定、以茶入詩」成為文人與僧人雅集,群賢畢至,丟棄人間昏濁的聖品;純淨的善心!善念!未經雕琢的純樸,好像高山空谷一樣曠達幽靜!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