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佛光山南台別院安樂富有健康講座,4月4日由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精神科醫師鄭琬霖 ,主講「記憶不再短路!聊聊老化、睡眠與腦袋保養術」;話題吸引大眾熱情關注,蒞臨現場貴賓與聽眾近350人。
佛光山台南區總住持滿舟法師引言,精神科醫師鄭琬霖與大家討論至關重要主題:「記憶不再短路!聊聊老化、睡眠與腦袋保養術」;隨著年紀增長,常常會感受到記憶力下降和睡眠質量變差;這不僅造成生活品質影響,也是促成心理健康障礙重要因素;關於大腦退化和失智研究,瞭解到保持大腦活躍和良好作息是多麼重要;藉由安樂富有健康講座,以適當保養方法來改善記憶力,進而克服夜晚憂鬱不安與失眠。
鄭琬霖醫師表示,許多五、六十歲長輩,經常會擔心出現問題包括焦慮、憂鬱、失眠以)及記憶力下降,尤其是失眠,因為焦慮和憂鬱導致睡眠困難;焦慮持續6個月以上,會引起憂鬱情緒,醫師強調焦慮與憂鬱,常常是並存的疾病,應該同時加以處理。
在評估焦慮與憂鬱之前,首先要確認心理健康狀態;心理健康定義有5項,分別:(1)沒有、或治療穩定精神疾病;(2)主觀滿意社交、職業、生活品質;(3)能應付負面情緒、能感受正面情緒;(4)足夠成熟心理發展、心理彈性;(5)足夠社會情緒智能,對生活和職業滿意度,即使是退休後生活品質,情緒起伏和應對能力;個體如何處理負面情緒態度,心理彈性,即面對困難時,自我開解能力;社會資源可用性,能夠提供支援與幫助;EQ(情緒智力)與 IQ(智商)也影響心理健康狀態。
鄭醫師說明,失眠明確定義:入睡困難:如果在躺下後半個小時內無法入睡,通常被視為入睡困難;臨床上可能會稍微放寬到1小時內;中斷型失眠:容易中斷睡眠,例如起來上廁所後,躺下再入睡需時超過半個小時,且1週至少出現3次中斷;早醒或睡眠時數縮短:指的是早上醒來後,無法再入睡情況,這會影響到整體睡眠質量;年紀與睡眠時數:隨著年紀增長,雖然睡眠需求有可能減少,但成年人仍然需要大約7小時睡眠時間。
鄭醫師表示,精神科醫師具備心理治療背景與能力,除了藥物治療,精神科醫師也會探討患者心理狀況與生活壓力;憂鬱症患者除了接受藥物治療外,還會建議進行心理治療,以逐步探索和解決內心困擾;在診療中瞭解患者想法和壓力,尋找可能調整方法。
現場聽眾提問: 觀察到朋友出現熬夜失眠、自律神經失調等憂鬱症徵兆,如何勸導朋友尋求憂鬱症專業協助?鄭醫師建議,可以先試用保健食品,如果效果不佳,鼓勵他去看精神科醫師;說服技巧是關鍵,使用「失眠」和「自律神經失調」等術語降低對精神科恐懼感,提供資訊以說明心理健康重要性,強調不是對精神健康標籤,而是尋求改善;建立支援系統,保持耐心,陪伴朋友,讓當事人感受到關心和支援,如有自殘行為情況下,立即尋求緊急醫療協助;尊重病友個別步伐,每個人處理方式不同,應尊重朋友選擇與步伐,千萬不要勉強朋友。
鄭醫師在演講中,透過小遊戲與現場聽眾互動,幫助大家思考和判別記憶能力,使用字母和單字來評估與加強記憶力;分享記憶技巧,例如聯想法、視覺化和重複練習等方法,幫助聽眾有效記錄和提升自己記憶能力;正念呼吸法益處,可以有效舒緩身心壓力,幫助人們在緊張時刻保持冷靜;此方法有助於提升睡眠品質,使人能快速進入睡狀態,並享受更深層睡眠。
現場聽眾俞義雄表示,夜間頻尿是導致失眠重要原因之一,南台別院舉辦健康系列講座,有助於提升個人健康觀念,並改善整體睡眠品質。
陳淑敏聽眾認同鄭醫師提及「如何睡得好」5點建議並表示,是非常受用方法,都是針對高齡者改善睡眠品質的好方法:(1)處理潛在的問題!(2)適當紓解壓力;(3)良好的睡眠習慣,睡前不使用手機、電視、電腦、書本等;避免咖啡、茶、抽菸、飲酒等物質;(4)舒適睡眠環境,涼爽適宜溫度;(5)從事促進良好睡眠行為,例如:白天增加活動(運動)、夜間降低中心體溫和升高周邊體溫。
分類:宗教文化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