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24年6月15日星期六

心律不整合併腎功能損傷 奇美醫:中醫辨證論治 助重拾健康/影音

【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心律不整,是臨床上常見的心臟問題;造成心律不整的原因,可能是心臟疾病,也可能是其他器官的疾病波及心臟所致。

心律不整合併腎功能損傷 奇美醫:中醫辨證論治 助重拾健康
68歲施先生,有冠心病、腎功能損傷、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及攝護腺肥大等多種慢性病,曾因梗塞性腦中風導致左側手足無力,更長期飽受心律不整之苦;2019年因冠心病接受冠狀動脈氣球擴張術(PTCA),於左前降支與右冠狀動脈(LAD-D and RCA-M)置放支架;2020年2月因病竇症候群合併經常性心跳停止時間過長,裝置人工節律器;然而,心律不整仍然每天頻繁發作,並伴隨胸悶、頭暈、疲倦無力,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2021年12月施先生決定到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中醫部部長許堯欽門診求助診療,許部長根據其臨床表現與病情辨證論治,診斷為心腎氣陰兩虛,合併肝鬱有火便祕,處方採天王補心丹合大柴胡湯加減。經過2週的治療,心律不整情況從每天發作5至6次減少至1至2次,每次時間也從十幾分鐘縮短成1至5分鐘,便祕和痔瘡也明顯改善;連續服藥1個月後,心律不整已經沒有再發作,病人仍遵醫囑持續調理身體。

在心律不整獲得改善之後,病人提到2021年9月因右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接受右側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及2022年1月接受左側腹股溝疝氣修補手術,兩次手術後檢查發現腎臟功能階梯式下降(Cr:1.05->1.36->1.49,eGFR:68->55->47),讓他憂心不已。

許部長根據其病機,改以清心蓮子飲與六味地黃丸加減,持續服用半年。期間心律不整未再發作,腎功能也逐漸回升Cr:1.49->1.26,eGFR:47->59);之後,再依病人整體脾腎虧虛表現,處方改成以補中益氣湯、生脈散與八味地黃丸合方,持續服用半年,腎功能繼續明顯回升,經過前後約1年調理,施先生的腎功能指數明顯恢復,Cr:1.49->0.94,eGFR:47->79,由慢性腎臟病(CKD)第三期回升至第二期。

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中醫部部長許堯欽博士表示,中醫辨證論治不僅成功控制了施先生心律不整,更幫助他在一年之內順利的改善了腎功能損傷,重拾健康生活。
治療過程如下圖一與圖二所示:
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中醫部部長許堯欽博士指出,心律不整,是臨床上常見的心臟問題;造成心律不整的原因,可能是心臟疾病,也可能是其他器官的疾病波及心臟所致;在門診看到不少心律不整病人是像本案例施先生一樣,是心腎同病,或是多器官同病的;相對也提升了疾病治療困難度;心律不整是否能控制穩定的主要關鍵,常在於其背後真正病因是否能獲得矯正或控制。

施先生為老年人,罹患病竇症候群、冠心病、梗塞性腦中風、糖尿病、高血壓、攝護腺肥大等多器官慢性病,長期服用降壓藥,就臨床條件來看,確實是急性腎損傷的高危險族群;加上在短短4個月內接受2次手術,老年人手術後氣血虧虛,再連續使用消炎止痛藥物,也可能是導致腎功能損傷原因;中醫的辨證論治,在本質上就是有多器官共同調理的特性,在本案例我們看到了這樣治療優勢,經過中醫整體性的調理,不僅成功控制了施先生的心律不整,更在一年內幫助他改善了腎功能損傷,重拾健康生活。

從中西醫整合的角度來回顧本案例中所處方的中醫藥理,其實兼顧了心臟、腎臟、自律神經與血脂肪的代謝;天王補心丹滋養心腎,有助於穩定冠狀動脈的血流供應,並安定病人的精神情緒;丹蔘、降真香活血理氣通脈,加強冠狀動脈的血流供應;大柴胡湯清肝熱兼通便瀉熱,有助於降低病人的焦慮緊張;清心蓮子飲心腎氣陰雙補,同時清利濕熱,臨床上有助於穩定腎臟的氣血循環,加速腎毒性藥物的排除;六味地黃丸滋養腎陰,加當歸補血,補骨脂擴張腎動脈,能穩定腎臟的血流供應;大黃、決明子通便降低血脂在腸道內的再吸收;澤瀉、何首烏滋養肝腎,降低內源性膽固醇。

中醫調理加養生穴位自療法:養心安神、補氣強腎
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中醫部部長許堯欽博士建議,接受重大手術後,人體元氣受損,而年老者本就氣血不足,中醫整體性的調理不僅可提昇人體的整體氣血循環,更能讓原本受損的器官順利修復。

許堯欽博士表示,對於年長心臟與腎病病人,應注意飲食與飲水均衡,避免過鹹、過油的食物及熬夜過勞,並適當日曬與運動出汗,保持良好生活習慣;除此之外,可以適當運用的簡易穴位自療法:(1)按摩,養心安神:每天按摩「內關穴」與「勞宮穴」(2)熱敷,補氣強腎:每天熱敷下腹的「氣海穴」與「關元穴」和後背的「腎俞穴」與「命門穴」,也有助於保護腎臟健康。(奇美醫院提供照片)






中華鱻傳媒 心律不整合併腎功能損傷 奇美醫:中醫辨證論治 助重拾健康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