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于郁金/許綾芳/綜合報導】堪稱臺灣環境教育界最高榮耀「第9屆國家環境教育獎」,6月26日舉行頒獎典禮,「佛光山寺」獲得團體組特優,佛光山常務副住持慧傳法師與佛陀紀念館館長如常法師,專程北上接受此百萬獎金等級殊榮,下午並由慧傳法師代表進入總統府,由副總統蕭美琴接見獲獎者代表;今年另5組特優得主分別為「蘭陽博物館」、「和平工業港公司」、「宜蘭縣岳明國民中小學」、「洪明仕君」、「嘉義縣好美社區」。
環境部部長彭啓明於頒獎典禮致詞感謝所有獲獎者,包括「團體」、「機關」、「民營事業」、「學校」、「個人」及「社區」對保護環境付出與貢獻。彭啓明表示,環境部除會改善環境汙染,也會透過「環境教育」來促使民眾更加關注環境問題,採取相關行動。
3部曲推環教獲肯定
長年茹素、響應蔬食環保的彭啓明,尤其肯定佛光山寺「教遇、教育、教癒」三部曲推動環境教育,對內辦理減碳,對外推廣淨零、文化及食農教育等。彭啓明說,環境部正積極推動「淨零」與「綠色成長」行動,有賴社會各界一起來努力,邀請所有得獎社區、團體、個人等都來當「環境部長」,為永續家園做出不亞於「科技」努力。
慧傳法師於上台領獎前受訪表示,星雲大師在2010年主題演說「環保與心保」中提到極端氣候、森林大火的危害,2022年,熱浪來襲在歐洲造成至少數千人死亡,美國堪薩斯一處農場2000多頭牛因此熱死。「只要有危機意識,就可以知道這些事已經離自己不遠」。
佛光山由「心靈環保」轉化為「環境永續」環保行動,對內辦理減碳計畫、對外辦理淨零推廣,積極透過淨零減碳、文化教育、食農教育、植樹、茶道、雲水書車方式,達到淨化及教化人心,發揮社會影響力;在每年舉辦國際書展暨蔬食博覽會與環教關係中,透過知識力量,作為環境教育動能,藉由闖關遊戲使得小朋友與環教相遇,更了解環教重要性。
集體創作「好還要更好」
各項具體作為,包括透過「三好四給」精神,帶領學童愛護地球從「心」開始,並舉辦國際書展暨蔬食博覽會,影響學術界、產業界及政府機關相互合作;佛陀紀念館以「低碳博物館」目標為主軸,積極投入宗教、文化、生態、綠生活等社會友善與環境保育活動。
慧傳法師說,佛館是佛光山組織體系之一,佛館公共服務在博物館界有目共睹,佛館公益活動在博物館界也是豐富多元;佛館環境教育「一步一腳印」往前邁進,13年有成,2023年10至11月,佛光山榮獲高雄市第9屆「環境教育獎」團體組特優,及獲頒ESG Awards「能源管理獎」;2024年5月,代表高雄市角逐環境部第9屆國家環境教育獎入圍決審。
在疫情蔓延3年期間,佛館環教小組在館長如常法師指導下,推薦人選參與環教培訓認證,不斷地整理相關環教資料,從送審、初審直至複審,一次次面對評審委員提點、改善提報資料內容,環教小組也一次次緊鑼密鼓開會討論,集思廣益,經過不斷地修正,「好還要再更好」,終於過關進入決審,「這是多麼不容易的事,我們也看出佛光山集體創作、堅毅不拔精神」。
國際綠色旅遊典範
如常法師進一步舉例,在佛館各種減碳、低碳作為,包括2021-2023這3年館內節電5.50%,節能減碳共134.33公噸CO2,等同於為地球種植245棵樟樹,為地球減輕負擔;在佛館回收水的水足跡,全館回收水總共減少87,712瓶礦泉水;佛館於2023年4月獲英國標準協會BSI碳盤查聲明書認證,又於2023年7月獲環境部室內空氣品質自主管理優良級場所認證;2022年5月著手環教設施場所呈報,到2024年4月23日正式榮獲認證。
佛館在環境教育上善用博物館特質與資源,推廣淨零綠生活、環教場所、環保餐廳,持續推動複合綠色旅遊發展,成為綠色旅行典範;交通部觀光署與佛陀紀念館於2024年4月26日簽署合作,近期以「微笑南灣」共同推動高雄十大展館周邊景點帶動南臺灣旅遊。
佛光山表示,此次獲頒「第9屆國家環境教育獎」之後,環境部部長彭啓明將於7/19親自到佛陀紀念館為「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與佛光山住持心保和尚、館長如常法師共同正式揭牌,同時參加「淨零綠生活常設展」開幕式,彰顯環境部和佛光山攜手打造淨零願景決心。(佛光山及總統府提供照片)
分類:宗教文化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