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23年1月15日星期日

走路下肢酸痛要注意!小心可能是下肢動脈阻塞引起疾病

【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麻豆新樓醫院一名56歲李姓女士為高血壓與洗腎病人,最近幾個月發現只要走一小段路後,雙腳會有酸痛感覺,經休息後症狀緩解;至醫院接受一系列檢查後,診斷為「下肢動脈阻塞性疾病」合併「血管嚴重鈣化」,於是安排李女士在麻豆新樓導管室接受血管攝影與血管整形手術,李女士術後傷口穩定,隔天即可出院,症狀改善且行走距離明顯增加。

(第二張照片手術前血流不佳/ 首頁照片為血流明顯改善)
柯呈諭醫師表示,一般情況下經皮血管整形手術,需要導線跟氣球通過狹窄病灶處,方能順利完成氣球擴張術,但因李女士的股動脈嚴重鈣化且狹窄,在導線通過後,氣球無法通過病灶處,這種情況之下,還有兩種輔助治療方式可選擇:一為傳統外科手術治療,經由血管繞道手術重建血流,但因李女士擔憂手術風險而放棄;另一種為經皮動脈粥狀硬化斑塊切除術,需要使用特殊自費材料,額外負擔費用為14萬至18萬元,李女士經濟狀況無法負擔。

柯醫師與李女士溝通後,李女士仍希望可以藉由導管方式處理,傷口小、恢復快,費用也較可負擔;為了增加成功率及達到更好效果,運用遠端穿刺及雙邊連結技術,以增加氣球運送支撐力,同時也運用穿刺針鈣化崩裂技術(needle cracking),達到鈣化及斑塊碎裂及修飾狀態(plaque modification);在併用多種技術後,氣球最終得以通過病灶狹窄處,順利完成經皮血管整型術。

柯呈諭醫師表示,「下肢動脈阻塞性疾病」危險因子包括抽菸、三高及腎功能不佳病人初期症狀不明顯,或是出現間歇性跛行症狀,就是走路活動下肢會有酸痛之情形,休息後有所改善;隨著狹窄變嚴重,也可能會出現皮膚蒼白、潰瘍、發紺或是傷口不易癒合等狀況,嚴重者甚至需要截肢;治療方法除了藥物外,醫師會針對病人狀況建議外科繞道手術,或是經皮導管血管整形手術,以重建下肢血流;穿刺針鈣化崩裂技術(needle cracking)為近2年國外發表的技術,專門針對嚴重鈣化的血管、氣球無法通過或是無法撐開時使用,目前本院已運用此項技術治療病人;如有相關風險因子或是症狀,建議早期就診,即早介入治療,得以保有健康雙腳。


中華鱻傳媒 走路下肢酸痛要注意!小心可能是下肢動脈阻塞引起疾病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