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于郁金/臺中報導】111年度全國好人好事代表選拔活動,由中華民國表揚好人好事運動協會主辦,臺中市國防大學復興崗校友會鄭允全理事長經由社團推薦,因熱心公益獲頒殊榮,於日前(12月14日)由行政院內政部次長親自頒發當選證書及獎座,並至總統府晉見總統府副秘書長,獲得肯定與表揚。
榮服處表示,鄭允全理事長為金門縣金沙鎮人,民國93年以上校官階自軍中退伍,長年以來本著回饋社會初心及感念軍旅生涯袍澤之誼,多次捐助物資幫助清寒榮民眷,目前擔任快樂志工行善隊志工,關懷照顧偏鄉地區民眾,另持續在學校推廣倫理道德教育,如今榮膺全國好人好事代表接受「八德獎」最高榮譽,實至名歸。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獲頒獎其一金門籍鄭允全,出生地金門縣金沙鎮內洋村、現居住在臺中市北屯區,畢業於大洋、多年國小、金湖國中、金門高中、政治作戰學校65年班、政治作戰學校研究班(指參學院),經歷:金防部後指揮部主任、砲校主任、金防部副主任、三軍總醫院政戰主任、客服部主任、中華民國倫理研究學會北屯分會會長、倫理會講師、編輯副主委、 生活指導委員;現職:臺中市國防大學復興崗校友會理事長、崇德國中愛心工作隊輔導志工、守望相助隊大隊長、臺中市金門同鄉會副理事長、金門縣政府縣政顧問、十方啟能志工、快樂志工行善隊志工等;另外,民國91年12月4日當選金湖國中第2屆傑出校友,獲校長王世宗頒發湖中之光獎牌嘉勉;108年9月29日在好運來洲際宴展中心,獲頒臺中市108年好人好事代表表揚等。
臺中市榮民服務處陳宗貴處長專程於今(23)日至鄭理事長府邸張貼「行善德昭」紅榜乙幅,並致贈禮盒,當面向鄭理事長表達恭賀之意,稱讚理事長優良事蹟,並感謝其長期以來對於榮民眷服務照顧不遺餘力地支持,期盼日後持續藉由相互參與活動,及資源連結綿密互動,深化彼此間合作關係,提供榮民袍澤與眷屬更完善服務。
金門日報前鄉訊楊瀛谷在2002年3月3日鄉訊,以「鄭允全與人為善不偏不倚走中庸之道」報導,小編整理如下:
1、唸國一時,鄭允全的父親便不幸往生;母親靠著務農、回收酒瓶和修改衣服維持生計;唯一的哥哥入伍讀士校,作為農家子弟,從小就得幫忙撿花生、摘地瓜、挑糞便、收餿水,上學時還得順道拉著牛隻到多年國小後面草坪放牧,因而他便有了個小名叫「牽牛的」。他說,他從小就用手洗衣服,經歷軍旅一直到現在,都還維持著這個習慣;小時勤儉樸實的習慣所培養的體能與毅力,除曾讓他得過武裝國防競賽第1名,並曾在參與太武山全副武裝登山時,勇奪高中團體組冠軍,依稀記得那年是民國61年的5月20日;此外,金門中學畢業時,他還榮獲品德優勝獎狀。
2、由於中學時對英文就極感興趣,進入政戰學校分別就讀正期班、正規班和研究班時,他也都是選擇外文系攻讀,而且每一階段畢業時也都獲得了績優模範學(生)員的獎勵,此舉為他日後擔任國軍優秀政戰幹部奠下了良好的基礎。
3、分發空降特戰部隊後,由於本身來自戰地,因此他對老士官格外照顧。曾經,有位單身、不識字的士官長劉明海基於對他的信任,而將全部家當20萬元託他保管,他想拒絕卻拗不過士官長的執意,不幸1年多後士官長即撒手人寰,他將所託款項全數交給喪葬委員會,並全程處理辦了一場簡單而隆重的喪禮;事後,當時的少將政戰主任張明弘有意將此事蹟提報陸總部予以表揚,但他認為愛護部屬本是份內之事而予婉拒;鄭允全對於資深老榮民確實有份特殊的情感,當他後來掛階上校時,還曾特地探視那位總衝著小時的他喊「牽牛的」的士官長。
4、一生戎馬,鄭允全總計得過25座勳獎章,包含國華莒光楷模等;80年,他調回家鄉擔任金西師上校政戰副主任,曾經協商父母親處理小孩「兵變」善後;85年,在金門發生「1011專案」藥包火燒車事件後,奉令調升後指部政戰主任,負責處理該一事件善後事宜,也輔導過因管教不當致欲逃兵或自殺的案件。
5、民國90年,他再躍升為金防部政戰副主任,並在91年榮膺金湖國中傑出校友;92年5月,他調任三軍總醫院政戰部主任,並於93年9月退伍之後,續留三總擔任客服部主任一職;於三總的4年多時間裡,他對鄉親總能就近提供周全服務,從而紓解了病患諸多就醫障礙與精神負擔,受惠鄉親達200餘人次。
6、在客服部時,鄭允全印象最為深刻的是被計程車撞傷的高二學生蔡宏章。他說,蔡宏章騎機車被撞重傷後送三總急診時,瞳孔已經放大,之後昏迷了7、8個月,治療時間則長達1年2個多月;因為是金門籍的鄉親,所以自己也特別的予以關照,現在返鄉都會特地前去探視,每年也會寄張賀卡幫他加油。他補充,當時醫療費100多萬,還專程擬文證明請院方給予8折優惠。
7、因兒女都已長大離家在外,鄭夫人經常獨自過著空巢期生活,他極其不捨便辦理退休返家陪伴夫人。97年8月1日,鄭允全開始於每週三在崇德國中擔任志工,從事輔導室輔導中輟生的工作,這項工作一直到現在仍在持續。
8、鄭允全表示,他與夫人有次到國立美術館參觀書畫展,並至素食店聖華宮用餐時,看到櫃架上有本生活倫理月刊,內容清新而正面勵志,主軸都圍繞著光明開朗、和諧友愛、樂於工作、日行一善等項命題,整本刊物30篇文章,他一夜即看完,並確認是本適合於輔導學生的最佳輔助教材;其後,他聯繫書刊出版單位「中華民國倫理研究學會總會」,從而加入了該會北屯分會,並接受約1年半講師課程的訓練;受訓時程為每週六半天,原則上入會5年才能擔任講師。他指出,「有幸得到恩師李聰熙教授的諄諄教誨、不眠不休、傾囊相授……讓他受益良多,脫胎換骨」,從倫理會的新兵蛻變成講師,尤其是從中真正學會「樂活人生」和如何達致「身雅品威儀、口雅言流馨、意雅性同聖、心雅天地寬」涵養。
9、提前結業擔任講師後,因全台有30幾個分會,他每月除週三上午6點半到7點半,因需主持北屯分會講話會外,其他時間都得到其中的3到4個分會「講話」。他說,參加講話(讀書)會的學員,各個年齡層都有,碰過最高的是92歲,講話的內容大致離不開做人處事的道理,經典的「17條倫理觀」是在日本發揚光大後再輾轉傳進臺灣。
10、鄭允全強調,講話(讀書)會類似於讀書會,不涉及宗教、派系或政治等問題,重點如守時、守秩序、變化氣質、與人為善、不偏不倚、走中庸之道等等;100年11月20日,他即接任北屯分會會長,同時也擔任生活倫理月刊編輯委員。
分類:國防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