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于郁金/屏東報導】當今全球人口老年化及肥胖增加提升趨勢,糖尿病患者正迅速增加人口,隨著年齡增長,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明顯更高;依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調查,自2016年糖尿病在國人十大死因中已上升第5名,每年有將近萬人因罹患糖尿病截肢或死亡,目前臺灣約有200多萬名糖尿病患者,且每年以25,000名的快速持續成長,糖尿病所引發的其他併發症會影響國人健康,是不可輕忽問題,相對而言對健保醫療支出負擔相當龐大。
高雄榮總屏東分院物理治療師葉建佑指出,糖尿病患者最為常見是足部病變,臨床上常見高風險病變的因子包括糖尿病神經病變、周邊血管疾病病變、足部變形、視力退化不佳等;一旦產生足部有傷口潰瘍惡化情況、或是周邊血管疾病,將成為下肢截肢的主要因素。
治療師葉建佑說明,要避免讓足部受傷,除了穿著棉質襪及合適足部的鞋子以外,還得注意趾甲修剪,而加強足部運動可伸展腳趾頭及足底肌筋膜舒緩、保持肌肉彈性、增加足部感覺刺激輸入及提升下肢平衡肌力反應,平時建議可以常做以下的運動,足部運動建議:
3、大拇趾頭往上翹,其餘四根腳趾頭處地:每回合20下,至少3回合。
5、在地上放置毛巾或紙張,練習腳趾頭抓地;每回合20下,至少3回合。
物理治療師葉建佑表示,糖尿病是一個長期抗戰的過程,每個糖尿病病友都需要旁人的支持與鼓勵,建議病友能把足部運動納入日常生活中,但也需注意本身能力狀況,在給予合適運動及照護之下,期望病友都擁有美好的生活品質。(高雄榮民總醫院屏東分院提供/本篇內容旨在提供一般醫療衛教知識,如有不適或疾病,應尋求專科醫師診治,方能避免延誤並獲最佳治療)
分類:國防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