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13歲男童患有氣喘,並對蝦子過敏,某日在學校吃營養午餐時,未注意而食用餐盒裡鳳梨蝦球,20分鐘後感覺到呼吸困難,校護趕緊撥打119送醫,男童在救護車行駛中已失去意識,到達奇美醫學中心急診時,醫師發現男童皮膚通紅、呼吸急促、嘴唇發紫,立刻診斷為全身性嚴重過敏反應,緊急肌肉注射腎上腺素,再給予支氣管擴張劑及和注射類固醇,5分鐘後呼吸急促與嘴唇發紫症狀緩解,住院幾天後順利出院;而後於奇美醫學中心兒科部主治醫師陳威毓門診追蹤,經過敏原檢測顯示,對蝦特異性免疫球蛋白呈陽性反應,衛教男童及照護者應避免食用到相關食物,並告知萬一再遇到同樣情形時的藥物自救方式,於是開立腎上腺素注射筆讓男童隨身攜帶,以備不時之需。
國中生食用鳳梨蝦球引起過敏性休克送醫 奇美醫:阻斷過敏原
不可輕忽過敏反應,症狀嚴重恐導致過敏性休克!
奇美醫學中心兒科部主治醫師陳威毓說明:過敏性休克是一種嚴重的全身性過敏反應,症狀是又急又快,若是沒有及時處置,症狀可能會在幾分鐘至半小時內快速惡化,使人暈厥而有致命危險;依據國內健保資料庫研究指出,全身性過敏反應相關事件發生率在2001年至2013年間呈現上升趨勢,其中年齡小於18歲兒童的全身性過敏反應相關事件發生率更為顯著,由2001年的2.63例/10萬人年上升至2013年的6.18例/10萬人年。
陳威毓醫師說明,常見症狀包括皮膚紅疹發癢、嘔吐、頭暈、眼皮腫、舌頭或咽喉發生腫脹、呼吸困難甚至低血壓、休克;可能導致過敏性休克的原因則是藥物、食物及昆蟲毒液;其中以藥物最為常見;另外在野外要小心蜂螫或是紅火蟻叮咬,因其也可能造成過敏性休克;至於食物引起的過敏性休克,在臺灣以海鮮、雞蛋、牛奶較為常見,國外則為花生、堅果佔多數。
過敏性休克治療刻不容緩,及時搶救可化險為夷!
奇美醫學中心兒科部主治醫師陳威毓表示:病人在暴露過敏原之後,一旦產生全身性過敏反應,初期可能會覺得皮膚發癢、鼻塞、喉頭緊縮感、吸不到空氣、眼前發黑、冒冷汗、站不穩,此時要請病人立即平躺,即使還有意識也須避免起身站立,並且立即求救119告知有可能為過敏性休克,病人或是周遭照護者手邊若有腎上腺素注射筆且受過訓練,應立即給予病人注射腎上腺素。
陳威毓醫師指出,腎上腺素是一種血管收縮劑,倘若及時施打,大約5至10分鐘就會改善咽喉腫脹,讓氣管平滑肌放鬆擴張,同時讓血管收縮改善低血壓,如此一來就有機會阻斷過敏性休克快速惡化;值得注意的是施打腎上腺素之後無論症狀有無明顯改善,都建議送醫接受後續觀察及治療。
釐清可能引發原因,避免再次發作!奇美醫學中心兒科部主治醫師陳威毓建議:曾經發生過敏性休克的兒童,為了應付將來可能再發生類似情況,應積極找出誘發過敏性休克可能性物質並且避免;家長以及兒童需與兒科醫師一同制定緊急就醫計畫,內容包括應隨身攜帶註明過敏物質的小卡,並且由醫師開立處方箋,隨身攜帶腎上腺素注射筆,照護者須知道哪些是過敏性休克症狀,了解熟悉腎上腺素注射筆的使用方式,再次發生過敏性休克時,及早辨識症狀並即時給予適當處置,以挽救其性命。(奇美醫院提供/本篇內容旨在提供一般醫療衛教知識,如有不適或疾病,應尋求專科醫師診治,方能避免延誤並獲最佳治療)(于郁金攝)
(以下奇美醫院提供)
分類:健康醫療(以下奇美醫院提供)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