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22年7月29日星期五

人文與理工並進匯聚成洋 開啟成大下個人文10年

【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面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大學人文社會學科要如何培養學生洞察及因應能力,教育部舉辦為期4天「高教人社教育發展學術研討會」暨「議題導向跨領域敘事力培育計畫成果聯展」,邀請各校師生藉由系列短講,分享計畫執行成果;28日研討會議程由國立成功大學蘇慧貞校長「以人文為本質的追求」為題揭開序幕,講述作為一所以理工為主頂尖大學,如何將生而為人價值,帶入治校理念,生動演說受到不少迴響。

「很幸運能夠成為成大的校長,從不同挑戰中,看見共同合作空間」,演講開始蘇慧貞校長感性地說,自己這8年來每天都在面對不同問題與抉擇,但要有接受與放棄勇氣,然而,無論是教育或是研究,最終仍然會回到以「以人為本」元素,如何協助學生,探究身而為人存在價值,如何用更好方式與他人共存,進而了解奉獻精神,將來進入職場,能將所學實踐在日常中,更能從「利他」角度切入,以善為動機,增加每個人、社會與地方發展。

蘇慧貞校長說,放眼過去,科學與人文社科、科技與倫理衝突不斷,事實上,人文社科一直是社會穩定發展基礎,從教育觀點來看,人文社科領域絕對不是附屬品,宏觀來看,就是必須透過跨域性溝通、跨科際整合,來展現各自存在意義與價值,尤其在這樣多元跨域、數位化世代,能夠理解不同學科視角,尊重各學科之間價值,就是跨文化、跨領域學習最主要目的,更是成大學生特色。

如何將人文社科領域課程融入在理工為主大學,蘇慧貞校長堅定地重申,「從理解開始。」以人為本最重要的,就是從心理產生尊重與理解;成大從2015年開啟人文10年計畫,就是希望能打破壁壘分明9大學院,當老師們在獨立校區,各自研究室與空間中,有著各自文化與學術評量制度,無形中彼此缺乏了面對面交流與理解,但這是全校師生共同課題,沒有誰是局外人,「事實上無論哪個世代,尤其像我們這樣資深教授,都必須去努力、去改變,才能讓年輕世代,做更多有意義事情。」
 
最後,蘇慧貞校長透過案例勉勵與會者;成大透過「CollegeX」計畫鼓勵學生跨領域學習,目前已經有超過200位教師投入跨域、創新課程,同時透過踏溯臺南課程,讓學生了解城市人文歷史,透過跨域實踐帶動學生自主學習,近年來成效益彰,然而,在這樣共榮共好環境裡,「當你告訴我,該做什麼,如果我做了什麼?你也相信了我,就願意一起投入,過去有許多夥伴一起努力,這也是這麼多年來,我不放棄擁抱教育原因。」精采、豐富演說,獲得不少留言迴響。

主持人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名譽教授、教育部顧問陳昌明表示,蘇慧貞校長培育學生利他精神非常令人動容,尤其跨領域與科技整合人力是真正能夠解決社會問題,然而學生只要多修幾堂課就是跨領域了,但對老師們來說很不容易,這幾年成大教務系統有很棒轉變,透過謙虛溝通,不僅在研究方面有傑出成就,培育出來畢業生更是人才濟濟,透過校長演講能夠看見9大學院整合藍圖,也能感受到成大推動人文社科決心。

總計畫共同主持人暨國立成功大學系統及船舶機電工程學系邵揮洲教授表示,成大是理工著名學校,如何導入人文社科跨領域課程鼓勵學生跨域學習一直是個難題,這幾年在蘇慧貞校長推動之下,不僅在108年成為敘事力計畫暨嘉南區域基地,更透過各院所認證人文通識課程,鼓勵工程、技術與物理等科系學生,跨域學習、增加人文素養,打開不同視野;各院所老師也透過社群與定期聯誼交流,增進情誼,未來希望能鼓勵更多老師額外開課,讓學生有更多元學習。(照片由成大敘事力計畫暨嘉南區域基地提供)


中華鱻傳媒 人文與理工並進匯聚成洋 開啟成大下個人文10年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