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于郁金/臺南報導】為藉由插畫圖像創作力量呼喚覺醒中的台語歌謠,讓歌謠聆聽者對於歌謠內涵與古早臺灣故事視覺印象產生連結;由創作者徐碧娟(木笛)老師策展,文化部指導,台南應用科技大學視覺傳達系創新應用設計碩士班主辦,臺南市文化局承辦《戰後台語創作歌謠之插畫創作展》即將自7月4日(一)起至7月17日(日)止,每日上午9時至下午17時於臺南市文創PLUS─臺南創意中心2F(原臺南愛國婦人會館)展出。
徐碧娟表示,自己離鄉背井30載,已屆知天命之年,為了追求自身理想,從定居客家聚落回到故鄉臺南攻讀碩士;回到這個遍地講著父母語言的地方後,再次深深地為父母小時候吟唱的台語歌謠所感動。
徐碧娟指出,這些台語創作歌謠內容或者歌頌情愛的酸甜苦鹹、或者男女間悲歡離合,或者暗喻時局動盪與苦悶、或者反映著時代光輝與困頓;與其閱讀冗長深邃的歷史文本,傳誦多年、大多數人可以朗朗上口台語歌謠,毋寧更能生動反映一般民眾日常生活與民心向背。
指導老師林宏澤教授表示,台語創作歌謠承襲了臺灣記憶、記載了上一個世代生活與情懷,然而隨著時代更迭,很擔心這樣具有臺灣人文特色歌曲將會被遺忘;很高興徐碧娟能將這些歌曲轉化為視覺圖像,透過海報方式帶領觀者進入到台語創作歌謠時代中,也為這臺灣獨有音樂文化留下傳承印記。
長期進行漫畫創作與教學的徐碧娟,希望使用擅長插畫做為台語歌謠傳承之管道與媒介,也可讓歌謠聆聽者對於歌謠內涵與視覺產生連結;藉由插畫創作喚醒大家最熟悉台語歌謠,喚起那些古早臺灣故事視覺印象。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