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馬燈

2020年5月10日星期日

減少後續飛絮汙染 林務所:總兵署木棉提早摘果

【記者于郁金/金門報導】位於金門縣古蹟「清總兵署」後院那棵參天的木棉古樹,樹齡已逾300年,每年當木棉盛開時,綻放的豔紅花朵落在舊式屋脊磚瓦上,常為這古蹟建物增添了許多意境,不過當繁花凋謝,大量棉絮伴隨著蒴果開裂飛散,四處飛舞的棉絮,成了附近居民相當頭疼問題,不但導致民眾出現了過敏不適症狀,也造成交通安全等疑慮。

1991年11月23日,金門縣政府公告清金門鎮總兵署為金門縣文化資產縣定古蹟,清金門鎮總兵署也被列為國家三級古蹟;由於金門鎮總兵署大樓是個四合院,裡頭有3個庭院,前庭院非常寬闊,也種滿了茂密的榕亞屬樹木,而後庭院有著300多年樹齡的爪哇木棉屬樹木。

樹姿優美的木棉,由於它花大且豔麗,極富有觀賞價值,然而花落後蒴果所產生棉絮,常造成民眾不適,為避免附近居民每年都需面臨1次棉絮災難,金門縣林務所自105年起開始進行木棉的蒴果摘除作業。

林務所鐘立偉所長說明:由於總兵署內木棉樹位於古蹟建築內部,高空作業車無法入內作業,為確保樹木及工作人員安全,林務所委請兼具攀樹師及樹藝師證照的臺灣樹木醫院廖偉健,執行摘除蒴果及修整枝等作業,並進行一年一度例行健檢。

林務所承辦沈咏禛技佐表示,這株已餘300樹齡木棉古樹,承載著鄉親共同記憶,也是金門最珍貴綠色資產,讓鄉親能欣賞木棉花開的美景,又能免於棉絮飛舞困擾,故於花落後立即執行蒴果摘除作業,相關工作預定執行3-4個工作天,若造成周邊居民及遊客不便,深表歉意,希望這株高聳木棉古樹,能與居民一起健康平安和和平相處。

要說是一棵木棉樹,就能成就一片風景的話,應該就屬金門縣後浦金門鎮總兵署後院那棵百年木棉古樹了!金門總兵署原址相傳為明萬曆年間「會元傳臚」許獬讀書地方,名為「叢青軒」;民國4年金門設縣,地方民眾俗稱「衙門」總兵署,為金門最高行政中心,歷經金門縣公署、金門縣 政府、行政公署、金門防衛部、福建省政府、金門戰地政務委員會、自衛總隊部、金門縣警察局、臨時金門縣議會、行政院處理試辦兩岸通航事務金門行政協調中心 等機關進駐辦公;85年4月動工規劃整修,使得原貎得以修復。

金門鎮總兵陳龍,以金門所城稍圮,於是康熙21年(1682年)將總兵署從金門城遷至後浦,就「叢青軒」加以改建為四進兩廊式的四合院建築,有官廳和案牘祠,兩廊分列吏、戶、禮、兵、刑、工六部房,形制極為完整。

根據維基百科資料顯示,清總兵署舊稱「叢青軒」,原是明神宗萬曆年鄉賢進士許獬勵志苦讀故居,由於地點適中,場地寬敞,清朝迄今每多為官衙辦公處所;康熙年間,總兵陳龍改建為總兵署,1915年,又曾為縣公署,1949年金防部、福建省政府暨1957年金門政委會,均曾駐此辦公,現為國家三級古蹟。

後浦金門鎮總兵署建成之後300餘年,它是金門最高行政機關所在地,歷清朝到民國先後做為縣公署、金門防衛司令部、福建省政府、金門戰地政務委員會的辦公 處所,民國84年,最後使用的金門縣警察局和臨時金門縣議會遷出後,開始進行整修規劃,使得這座臺閩地區格局保存最完善的總兵署,得以原貌修謢,具有其特殊的歷史意義,現公告為國家三級古蹟。

現址金門縣金城鎮北門里浯江街53號「清金門鎮總兵署」,目前後院那棵參天的老木棉古樹,樹齡已逾300年,每屆春末夏初,滿樹鮮豔的木棉花,遠近可見;木棉 原屬舶來品,主產地為美洲;最早是由商賈攜帶而來,因適合南方暖熱氣候,於是落地生根,世代繁衍;木棉是金門的縣樹,除了高大挺拔樹型充滿陽剛之美外,春天滿樹的紅花掉落時灑脫豪氣,像極了英雄捨生取義時拋灑出沸騰熱血,而有「英雄樹」之美名,成為金門這個英雄島代表植物。

林務所表示,除總兵署木棉外,也將同步進行總兵署、下堡老榕樹的修剪作業,希望在颱風季節來臨前,能進行整枝及基本檢查工作,確保老樹及周邊環境與居民生命財產安全。(照片由金門縣政府提供)






中華海峽傳媒 #總兵署 減少後續飛絮汙染 林務所:總兵署木棉提早摘果

沒有留言:

 
Blogger Templates